枯鱼过河泣的意思、枯鱼过河泣的详细解释
枯鱼过河泣的解释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復及。”后因以喻誓死进击,不顾及失败。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羞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鱼过河泣。”
词语分解
- 枯鱼的解释 .干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孙叔敖 相 楚 ,栈车牝马,糲饼菜羹,枯鱼之膳……其俭偪下。”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一:“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宋 陆游 《久雨杜门遣怀》诗:“
专业解析
“枯鱼过河泣”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成语,字面意思指枯干的鱼在过河时哭泣,比喻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徒劳后悔。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成语定义与字面意思
“枯鱼过河泣”中,“枯鱼”指干枯或死去的鱼,“过河”表示渡河的动作,“泣”即哭泣。整体描绘了一幅鱼在干枯状态下试图过河却无能为力、只能哭泣的意象。这常用于形容人在错误发生后才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无法补救。例如,在人际交往中,若某人因疏忽导致关系破裂,事后才醒悟,便可借此成语表达其悔恨之情。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战国时期道家经典《庄子·外物》篇。原文中,庄子通过寓言故事阐述哲理:枯鱼象征着失去生命力的状态,过河代表徒劳的尝试,哭泣则突显了迟来的悔悟。这反映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智慧,警示人们做事前应深思熟虑,避免事后追悔。参考来源:出自《庄子·外物》。
三、比喻意义与用法解析
在比喻层面,“枯鱼过河泣”强调“后悔无益”的主题。它常用于文学、口语和教育场景,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预防错误。例如:
- 消极后果:形容因冲动或疏忽造成的损失,如投资失败后才意识到风险。
- 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借此成语教导学生做事要谨慎,避免“亡羊补牢”式的补救。
该成语的权威解释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成语大辞典》,其中将其归类为警示类成语,强调时效性和行动前的理性思考。参考来源:基于《汉语大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枯鱼过河泣”是汉乐府诗中的一则寓言典故,其核心含义与警示作用相关,具体解析如下:
基本释义
- 字面意义:干枯的鱼过河时哭泣,后悔已来不及,只能写信告诫同类出入要谨慎。
- 比喻义:通过自身惨痛教训警示他人,提醒行事需小心,避免重蹈覆辙。
出处与背景
- 出自汉乐府《杂曲歌辞》,创作背景可能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有关,借寓言反映人们对生存危机的忧虑。
- 李白曾以此为题创作同名诗,但主题转向劝诫君王“慎出入”,用白龙化鱼、刘邦柏人典故深化寓意。
文学手法与特色
- 拟人化想象
以“枯鱼”自述遭遇,赋予鱼人类的情感和行动(如哭泣、写信),增强警示效果。
- 结构突兀奇峭
开篇“枯鱼过河泣”直接点明悲剧场景,引发追问,强化悔恨情绪。
- 语言简练深刻
仅四句二十字,既描述惨痛教训,又传递普世道理,体现汉乐府寓言的凝练风格。
延伸含义
- 处世哲学:暗含“防患于未然”的智慧,强调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 社会隐喻:可解读为对乱世中个体命运的慨叹,或对统治者的讽谏(如李白诗)。
- 成语化用法:后世引申为“因困境无法摆脱而悲伤”,或形容孤注一掷的决心(如陆游诗)。
常见误读
- 与李白诗混淆:需注意原乐府诗侧重“警示他人”,而李白诗侧重“君王慎行”,二者主题不同。
- “枯鱼”身份:枯鱼实为“干鱼”,非因过河而枯,而是被捕晒干后被人携带过河,触景生悲。
如需进一步分析诗歌意象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古诗文网及李白诗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波棱不敢问津不恁地叱咤风云雠法垂翅楚魄楚王萍荡幡灯马登蓬瀛掉荡鹗视犯而勿校刮骨盐行辈吭首赫赫扬扬衡扼怀身荒唐无稽徽懿家吏戒书孑义犄角旮旯锦句九六九死魂絶壤开信孔武老积年冷淘戾深醁醑懋扬命祭淖湴黏补侵毁丘窟鳅蛑曲拍呿颐结舌遶围戎章襦袄煞强似身体厮耨台基提存梯己人挺子颓垣废址汪波王舍鲜花崄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