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洁矩的意思、洁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洁矩的解释

谓行为端正,符合法度。 宋 苏舜钦 《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某谓士之洁矩厉行,施才业以拯世务者,非祗蹈道以为乐,上者覬声名,次者倖禄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洁矩”在现代汉语中并非独立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古汉语中的“絜矩”,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伦理概念。其详细解释如下:

“洁矩”的含义(本作“絜矩”)

“洁矩”实为“絜矩”的现代简化或变体写法。“絜矩”一词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指一种推己及人、以自身为尺度来衡量和规范行为的原则。其核心意思包含两层:

  1. “絜”的含义:

    • 本义为用绳子测量、度量。《说文解字》:“絜,麻一耑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围度之称。” 这里引申为衡量、测度。
    • 也包含“修洁”、“约束”之意,使自身行为端正。
  2. “矩”的含义:

    • 本义是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即矩尺。《说文解字》:“矩,规巨也。” 引申为法度、规则、准则。
  3. “絜矩”的整体含义:

    • 推己度人,以身作则: 指君子(有德行的人)应当以自身的感受和需求为尺度(絜),去推想和度量(矩)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确定自己待人接物应遵循的准则(矩)。
    • 道德实践的准则: 它是一种处理人伦关系的普遍法则。要求在上位者(如君主、家长)以自己的好恶去揣度下位者的好恶,从而施行仁政或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反之亦然。目的是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 引申为道德规范: 因此,“絜矩之道”本身也成为一种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的代称。

儒家经典中的阐述

《礼记·大学》是“絜矩”概念的核心出处: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郑玄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

朱熹《大学章句》:“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这段话清晰地阐述了“絜矩之道”的精髓:厌恶上级对待你的方式,就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下级;厌恶下级对待你的方式,就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上级。前后左右的关系同理。这就是以自身感受为尺度(絜),去建立普遍行为规范(矩)的方法。

总结

“洁矩”(絜矩)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的伦理概念,意指:

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对“絜矩”一词有详细释义,引用了《礼记·大学》原文及古代注疏。该词典是汉语词汇释义的权威工具书。
  2. 《礼记·大学》: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絜矩之道”的原始出处和核心论述所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均有权威校注本。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大学》的权威注释,对“絜矩”有深入阐发,深刻影响了后世理解。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是通行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洁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洁矩”由“洁”和“矩”两字构成:


二、出处与用法

  1. 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苏舜钦的《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文中提到士人“洁矩厉行”,即以端正行为施展才能、承担社会责任。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对品德高尚者的赞美,常见于文学、历史文献或对人物操守的评价,例如:“他一生洁矩,堪称典范”。


三、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四、现代意义

在当代语境中,“洁矩”不仅指个人品德的完善,还可延伸至职场、公共领域的行为规范,例如官员廉洁自律、企业合规经营等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上三司副使段公书》及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岁笔箭鼻塌唇青柴都汊子迟留佃科跌荡不拘低幽对虾犊子防磁翻竞宫酒祼将蛊气涵沈毁打鉴明击楫进退无措抉奥阐幽空碧库簿脸上灵脩鲁鱼亥豕买驩耄耄尿布排閤嵌根千载一日青风秦皇亲将弃妾弃书捐剑曲狭瑞雪生冷勝民食不终味使民以时肆忿思归其雌松爽松叶酒宿豪讨要擿埴威振涴漫污惑闲尝镶金详平晓阳械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