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督师大学士所辖军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史可法 阁标三万,总兵 张天禄 、 刘肇基 ……等,各分汛地,皆 可法 阁标所辖。”
“阁标”是明代军事制度中的特定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指明代督师大学士直接统领的军队,属于中央文官系统下辖的军事力量。该词由“阁”(指内阁或督师大学士的衙署)和“标”(明代军事单位“标营”的简称)组成,体现文官统兵的特点。
历史背景与例证: 据清魏源《圣武记》记载,明末史可法任督师时,其麾下“阁标”兵力达三万,并辖张天禄、刘肇基等总兵驻防各汛地。这反映了明末内阁大学士在军事行动中拥有实际兵权的情况。
制度特点:
文献依据: 主要见于清代史学家魏源的《圣武记》,该书记载了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现代辞书如《汉语辞海》也将其列为明代专有军事术语。
“阁标”是一个汉字词语,它可以表示“官职定义和勋衔标识”或者“帝王宫殿中的楼阁名称”。这个词可以用于形容徽章、标志或标识,用来区分不同的官员或者表彰特定的功绩。
段落2: 阁标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根据《康熙字典》,阁标的部首是阝(阜)部,而整个字共有12划。部首“阜”表示山丘,而后面的部分“与”表示手。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阁标的意思。
段落3: 阁标的来源和繁体字形阁标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发源于帝王宫殿中的楼阁名称。然后演变为用来表示官员职衔和表彰的标记。在繁体字中,阁标的字形为“關”。
段落4: 古代汉字写法和例句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区别。对于阁标来说,我们可以参考古代的书法碑帖或者《康熙字典》中的写法。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因时代和个人风格而异。
例如,在某个古代文章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例句:“他被赐予了御史阁标,以表彰他在查办案件时的出色表现。”
段落5: 阁标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组词:阁门、标志、标识
近义词:徽章、勋章、纹章
反义词:隐秘、无名、未标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