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舌根音的意思、舌根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舌根音的解释

[velar] 亦称“舌面后音”。语音学上指靠近舌根的舌面上升,靠近或顶住软腭(或硬腭和软腭中间)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 g、k、h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舌根音是汉语语音学中对辅音发音部位的分类术语,指舌面后部(舌根)与软腭接触或靠近时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界定,这类音在发音过程中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舌体后缩,舌根向软腭方向抬起;二是气流在口腔中受到明显阻碍。

在汉语普通话中,舌根音包含三个典型声母:

  1. 不送气清塞音/g/(国际音标[k]),如“哥”(gē)中的声母
  2. 送气清塞音/k/(国际音标[kʰ]),如“科”(kē)中的声母
  3. 清擦音/h/(国际音标[x]),如“喝”(hē)中的声母

从历时演变角度考察,《汉语音韵学》指出舌根音源于中古汉语的见组声母,其发音特征在《切韵》音系中已形成系统化记录。现代方言中,吴语、粤语等仍保留着舌根音声母的浊音变体。发音时需注意与舌面音、舌尖音形成对比,如舌根音/g/与舌尖前音/z/的发音部位差异可通过"干"(gān)和"簪"(zān)的对比来感知。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王力《汉语音韵学》
  3.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纲要》
  4.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网络扩展解释

舌根音是语音学中按发音部位分类的一类辅音,在汉语中通常指舌面后部(软腭)参与发音的辅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发音部位
舌根音指舌面后部(舌根)向上隆起,接触或靠近软腭(或硬腭与软腭交界处)发出的辅音,因此也称为“舌面后音”或“软腭音”。发音时,气流通过舌根与软腭形成的阻碍产生声音。

2. 普通话中的舌根音
在普通话中,舌根音包括三个辅音:

3. 发音方法

4. 术语差异
部分语音学家将“舌根音”定义为更靠近咽部的发音(如阿拉伯语中的[q]),但汉语中习惯将g、k、h归为舌根音。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发音练习或例词,可参考播音教学类来源(如)。

别人正在浏览...

卑屈边沙参官程法床箦楚界从义郎盗巢掉个儿斗检独当一面佛腊日蝮蝎公车馉飿还形烛鸿品黄钟匠营稷禼翁集滞开月客观科则刻琢空域雷辗量放帘旌流泉路碑履道毛节帽套命俦啸侣农工商偏精平乐馆遣币螓蛾穷阨漆桶底脱桡辞软绵绵撒坫深切著明十二物试铺识事顺节说三道四书札夙兴夜处调准踢脚绊手通粗外销晚杀沩仰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