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報的意思、牒報的詳細解釋
牒報的解釋
行文通報。 宋 李綱 《與呂安老提刑書》:“已遣使臣齎牓撫之,并牒報諸司,更煩審處。”
詞語分解
- 牒的解釋 牒 é 文書,證件:通牒。度牒。尺牒。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 報的解釋 報 (報) à 傳達,告知:報告。報喜。報捷。報考。報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報廢。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件、信號或出版物:簡報(文字較短、内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報。情報。晚報。畫
網絡擴展解釋
“牒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指行文通報,即通過官方文書進行信息傳遞或告知。該詞由“牒”(古代公文或文書)和“報”(通報、告知)組合而成,常用于官方或正式場合。
-
引證與出處
宋代李綱在《與呂安老提刑書》中提到:“已遣使臣齎牓撫之,并牒報諸司,更煩審處。”,意為派遣官員安撫民衆後,通過公文向相關部門通報情況,請求進一步處理。
-
用法與示例
- 元代劉鹗《秋日即事》詩句:“牒報關外寇,複有開韶謀。”,描述通過公文報告邊境敵情。
- 明代程敏政詩中亦有用例,體現該詞在古代公文往來中的實際應用。
-
現代關聯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獻或曆史文書時仍具參考價值。其含義可類比現代行政系統中的“通報”“函告”等流程。
總結來看,“牒報”是古代行政體系中以公文形式傳遞信息的特定術語,體現了傳統文書制度的規範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與呂安老提刑書》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段落一:《牒報》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牒報》(dié bào)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以書面形式報告、通知或傳達信息的行為。通過發出書面文檔來傳達重要的信息或通知他人的意思。這個詞通常用于正式的場合,比如政府機構、公司、學校等。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牒報》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牛字旁和蔔字頭。其中,牛字旁表示與牛相關的事物,蔔字頭則代表着蔔筮、預測等含義。
牛字旁的拼音是"niú",總共有4畫;蔔字頭的拼音是"bǔ",總共有2畫。
段落三:來源和繁體
《牒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書制度。在古代社會,為了更好地管理和組織事務,人們開始使用書面形式進行信息的傳遞和記錄。這種書面形式逐漸形成了一套規範的制度,後來演變成了現在的《牒報》概念。
在繁體字中,《牒報》可以寫作《牒報》。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牒報》這個詞,古人常常采用簡繁兩種方式書寫。
簡體字的寫法是“牌報”;繁體字的寫法是“牋報”。雖然寫法不同,但它們都代表着同一個意思。
段落五:例句
1. 我已經給你發送了一封《牒報》,請查收。
2. 請盡快提交《牒報》,以便我們能夠及時處理你的申請。
段落六: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組詞:牒文、報告、文件、函件
近義詞:公函、信函、函電
反義詞:口頭傳達、口頭報告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