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度关繻的意思、度关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度关繻的解释

古时出入关卡的凭证,裂帛为之,合以为符信。典出《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繻,帛边也。旧关出入皆以传。传烦,因裂繻头合以为符信也。”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度关繻是中国古代通关文牒的特殊形制,其释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1. 字源构成

    “度”指经过、越过,“关”即关隘或边境检查点,“繻”为古代丝帛制成的通行凭证。《说文解字》释“繻”为“缯采色”,本指彩色丝织品,后特指加盖官印的帛质通关文件(《说文解字注·糸部》)。

  2. 历史制度

    该制度可追溯至周代符节制度,《周礼·地官》载“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汉代演变为“繻”与“符”并用的通关体系。据《汉书·终军传》记载,少年终军“步入函谷关”时,关吏授予“繻”作为返程凭证,后衍生出“弃繻生”的典故,象征立誓建功的决绝(《汉书·卷六十四下》)。

  3. 使用规制

    度关繻需记录持证人籍贯、体貌特征及通行事由,并加盖多层官印。唐代发展为“过所”制度,《唐六典·尚书刑部》规定“凡度关者,先经本部本司请过所”,其形制仍保留丝帛载体与撕裂核验的防伪功能(《唐令拾遗·关市令》)。

  4. 文学意象

    该词在诗词中成为仕途进取的象征,如宋代李复《题载记》中“丹笔度关繻”喻指科举中第,元代郝经《青州山行》中“焚却繻”则暗含归隐意向(《全宋诗·卷一一〇》《陵川集·卷八》)。

网络扩展解释

“度关繻”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本义:古代通关凭证

“度关繻”最初指古代出入关卡的凭证,以裂帛制成,分为两半,过关时需验合符信。这一制度源于《汉书·终军传》记载:终军入关时,关吏给他繻作为返程凭证,但他弃繻而去,表示“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的志向。唐代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中“轻弃度关繻”一句,也借用了此典故。

二、引申义:克服难关的象征

随着语言演变,“度关繻”被引申为渡过险境或克服困难的象征。例如,现代解释中将其比喻为“成功度过危险关头”,强调突破阻碍的过程。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细节,可参考《汉书·终军传》及唐代诗文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阿波罗计划安下本本标的不二法布局车羽赤胫楚祠粗鲁村妇锉尸遁身远迹掇桂读者飞梁讽讽覆盎门斧画肤札橄榄仙搞脏寡白话账祸福倚伏疆域佳人薄命跏子进货进礼刻符晜孙烂熳泪天泪地良讯隆崛律则蔓草荒烟能干碾玉匠配布凭妖漆工青檮轻轨请急毬子心肠却老先生三刀觞勺鼪径拾发师姑石璞收盘宋学太老师贪淫纤琐小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