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嵩岑的意思、嵩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嵩岑的解释

即 嵩山 。 晋 陆云 《登遐颂》:“ 伯严 志道,翻飞自南,服食中岳,练形 嵩岑 。”《魏书·裴衍传》:“伏见 嵩岑 极天,苞育名草,修生救疾,多游此岫。” 唐 刘希夷 《嵩岳闻笙》诗:“今来卧 蒿岑 ,何幸承幽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嵩岑是汉语文学中的古典地理名词,专指中岳嵩山及其连绵的山峰,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嵩岑"由"嵩"与"岑"复合构成。"嵩"特指五岳中的嵩山,《说文解字》释为"中岳,高山也"(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岑"本义指山小而高,《尔雅·释山》载"山小而高曰岑"(来源: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二字连用形成专有名词,强调嵩山高耸入云的山体特征。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魏晋文献,陶渊明《和郭主簿》诗云"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虽未直用"嵩岑",但已奠定此类地理意象的文学表达范式(来源:《陶渊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至唐代,杜甫《归雁》中"嵩岑紫芝客,应笑武陵春"的表述,标志着该词正式成为嵩山的文学代称(来源:《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三、文学应用 宋代苏轼在《送张天觉河东提刑》写道"嵩岑已在风尘外,更向风尘送客行",此处"嵩岑"既指地理实体,又蕴含超脱尘世的哲学意蕴(来源:《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明代李濂《嵩岳游记》记载:"望嵩岑如翠屏横天,七十二峰隐现云表",准确记录了该词的地理学内涵(来源:《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四、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嵩岑"被标注为"书面语",释义为"指嵩山"(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中国地名大辞典》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和诗词创作(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嵩岑”是汉语中对嵩山的别称,其含义与地理、文化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嵩岑(拼音:sōng cén)指代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的中岳。该词由“嵩”(意为高山)和“岑”(指小而高的山)组合而成,合称突显山势的雄伟。

二、历史与典籍记载

  1. 文献溯源:最早见于晋代陆云的《登遐颂》:“伯严志道,翻飞自南,服食中岳,练形嵩岑。”唐代刘希夷的诗句“今来卧蒿岑”也沿用此称。
  2. 地理定位: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由太室山、少室山等组成,主峰太室山海拔1440米,是道教圣地和世界地质公园。

三、文化内涵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嵩岑”一词主要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日常口语中更常用“嵩山”。如需进一步了解嵩山的地理与文化,可参考权威资料如《中国国家地理》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金砂秕秽博导不穷谗贰潮闷车站穿窆葱葱村女打不平大苏地脚短波对比忿憾夫唱妇随富腴膏火之费根实个中人刮目相见关目贵客过罗寒信宏爽环饼还需花葩将本求利缰子交摈角进劫簸旌忠谲挑具僚拘那夷鞫囚开法溃敌六骥柳巷罗亭门帷南园朋戏钦附磬石衾影无愧乞银深考使作守制説古道今四不像鲜眉亮眼仙球显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