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德之纲要。《汉书·叙传下》:“凡《汉书》,叙帝皇,列官司,建侯王。準天地,统阴阳,阐元极,步三光。分州域,物土疆,穷人理,该万方。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
(2).佛教语。修“八正道”的纲要。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略略微容简,八言振道纲。”
“道纲”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道德之纲要
指道德规范的核心或纲领,常被用于强调伦理体系的根本原则。例如《汉书·叙传下》提到“纬‘六经’,缀道纲”,即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构建道德纲常。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常与治国理政、伦理教化相关联。
佛教中的“八正道”纲要
佛教术语,指修行“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纲领。如东晋高僧支遁在《五月长斋诗》中写道“略略微容简,八言振道纲”,强调通过简朴修行回归佛法核心。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文献典籍和佛教经典的双重视角,若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或语义演变分析,可参考《汉书》或佛教原典。
《道纲》是指道德准则或原则,通常用来指导行为和人生的指南。
《道纲》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辵”(辶)部,右边是“纟”(糸)部。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道纲》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是由“道”和“纲”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多次变化。根据历史记载,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的有一定差异,但《道纲》这个词的基本形态在古代汉字中很接近现代的写法。
他把《道纲》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
道德、道义、行纲、纲领
道德准则、道德规范、人生指南
违道、背道而驰
靶儿镜子别韵不极苍水使尘樊慈幼达臣打家贼道艺大钱动因遁弃阿比旛竿奋行佛心改是成非鹳鹤恒谈核装置火老辑安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降升见数较固郊庙骄媮金盏菊巨溟枯株朽木捞龙良民证粮甖连尹遛狗龙朝龙殿鹭堠沦灭迈气男人凝邈蒲伏铅幕慊吝情凄意切齐志全科襦緼三院少谴十堰市翫阅侮狎乡屯西安市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