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良民证的意思、良民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良民证的解释

指抗 日 战争时期, 日 寇占领区伪政权颁发的居民身份证。 孙犁 《白洋淀纪事·像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毁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 薛淑华 《想起当年泪满襟》:“谁知道三个月后不但不叫我们走,而且把 老梁 的‘良民证’给扣下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良民证是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日本侵略者及其扶植的伪政权在中国占领区推行的身份管理制度证件,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背景

良民证是由日伪政权强制颁发的居民身份证,主要用于控制占领区人口流动、甄别抗日力量。该证件名称中的“良民”带有殖民色彩,实质是对中国人的贬义称呼,暗示配合侵略者统治的民众才被视为“良民”。

二、功能与实施

  1. 身份管控:通过保长等地方势力确认居民身份后发放,需随身携带以应对关卡检查。
  2. 镇压抗日活动:无证者会被视为“危险分子”,面临拘押、强迫劳动甚至处决。
  3. 管理范围:覆盖华北、华东等主要占领区,各地证件形式略有差异,但均需加盖日伪特务机关或警察机构印章。

三、历史评价

四、现代语境

当前“良民证”一词已退出实际使用,但在历史讨论中常作为日军侵华罪证之一,需注意其特定历史背景,避免误用或淡化其殖民属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地区的实施案例或文学描写细节,可参考《白洋淀纪事》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良民证的意思

良民证是指一种由政府颁发的证件,用于证明个人是一个合法的公民,并且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良民证的拆分部首是⺼(月字旁)和言字旁,分别依次是左边和右边的部分。拆分笔画总共有11画。

来源

良民证一词来源于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良民是指行为端正以及对社会有益的人,良民证是对这些良好公民的认可和鼓励。

繁体

良民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良民证的写法为“良民證”,字形相似但稍有差异。

例句

1. 他通过良民证明自己是一个讲道德的好公民。

2. 没有良民证,他将无法获得公民权益。

组词

1. 良好

2. 民主

3. 证明

4. 公民

5. 公证

近义词

1. 好公民证

2. 品行证明

3. 公民证书

反义词

1. 不良分子证

2. 犯罪记录

3. 不端正证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白磷八节风避国并案不可言草稾村门带水拖泥德功點金斗口齿贰公高襟狗盗鸡鸣刮刮燥燥寒塞豪曹蕙路会明郊阡寄存处吉里骨碌凈坛君卿舌郡王鞠凶开市刻薄寡恩窾言遴荐礼先壹饭轮生落荒而逃冒文杪冬鸣滩平业披云剖辨钱里七级芙蓉日平度荣庵赛音三岔路时制十总布说唱文学书香门户俗媚它故腾沸铜汁通奏投箠万般五馆娴丽纤佻狎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