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道蓺 ”。1.指学问和技能。《周礼·地官·乡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攷其德行,察其道艺。” 贾公彦 疏:“察其道艺者,谓万民之中有六艺者并拟宾之。” 宋 范质 《诫儿侄八百字》诗:“戒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伯牙 ﹞又问:‘道艺何为?’ 子期 道:‘也就是打柴为生。’”
(2).指道士、方士修炼长生之术。《后汉书·方术传序》:“ 汉 自 武帝 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深念学道艺养生者,随师不得其人,竟无所成,而使后之有志者,见彼之不得长生,因云天下之果无仙法也。”
“道艺”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其解释及来源如下:
学问与技能
指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的知识与技艺。该含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乡大夫》,其中提到官员需考察民众的“德行”和“道艺”,这里的“道艺”特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技能(贾公彦疏解)。宋代范质在《诫儿侄八百字》中也以“勤道艺”强调勤勉治学的重要性。
道家修炼之术
指道士或方士追求长生、炼丹等方术的修炼方法。如《后汉书·方术传序》提到汉武帝时期“天下怀协道蓺之士”聚集,葛洪《抱朴子》亦用“道艺”描述修炼养生之术。
“道艺”既可指学问技能(儒家六艺),亦可指道家修炼之术,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抱朴子》等古籍原文。
《道艺》一词指的是道德和艺术的结合。道艺强调道德原则和艺术修养的融合,将精神追求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以达到更高的境界和表达方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道(辶/⻌/162)、艺(艸/⺾/140)。
来源:《道艺》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文化,它是儒家思想和艺术理论的结合体。
繁体:道藝。
古时候汉字写法:道(辶/1,☀/2),艺(艹/4,*!*!/7)。
例句:他通过学习音乐、绘画和书法来追求道艺的境界。
组词:道德、道家、艺术、艺术家、艺术品。
近义词:文艺、艺道、艺术哲学。
反义词:庸俗、低级。
辩要裁禁舱位春幡胜出奇取胜打泡钉紧独萿方丈僧奉陪该账格限瓜虀桂栋还路贺雅獾子画札蕙问讳恶不悛秽杂混沦矫首金函锦体今王纠合寄住军衆鬣戟灵葩力言漫谈门役鸟铳牛皮胶袍带篇体瓶隐遣兵调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青灯黄卷轻使区冶沈氛胜残声喏熟锦顺占厮留铁岭同文共轨兔楮脱垂顽贪僞议文轸吴安王五虚六耗香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