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胆寒发竪的意思、胆寒发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胆寒发竪的解释

形容恐怖之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 李少卿 又曰操空弮,冒白6*刃,闻者靡不胆寒髮竪,永为子孙之戒。”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胆寒发竪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胆寒发竪”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四字词组,现多写作“胆寒发竖”,形容人因极度恐惧而汗毛直立、肝胆发冷的心理状态。根据《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该词组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语义解析

“胆寒”指胆囊产生寒意,比喻内心极度惊恐,如宋代陆游《书愤》中“孤臣胆寒冰天雪”;“发竪”即“发竖”,指毛发直立,源自《庄子·盗跖》“闻之毛发尽上指冠”。两者组合后,词义叠加,强调恐惧的生理与心理双重反应,程度较“毛骨悚然”更深。

二、出处与演变

该词组最早见于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尸变》:“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忽闻女至,张口吹之,冷气缕缕,触鼻入脑,毛发皆竖,胆寒股栗。”此处通过场景描写,生动呈现“胆寒发竖”的具象化特征。现代多用于文学性描述,如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亦有用例。

三、用法与辨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组属于书面语,多作谓语或定语,如“夜半闻此声,令人胆寒发竖”。需注意与“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等近义词的差异:“毛骨悚然”侧重瞬间惊惧,“不寒而栗”强调心理层面的持续性畏惧,而“胆寒发竖”更突出生理层面的强烈反应。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6.
  3. 蒲松龄.《聊斋志异》[M]. 清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胆寒发竪”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时胆战心惊、浑身发抖的状态。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人因受到极大惊吓或面临极度危险时,内心极度恐惧,甚至胆量仿佛被“冻住”,身体不自主颤抖。这一表述通过夸张手法,生动描绘了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反应。

2. 字词拆分

3.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闻者靡不胆寒髮竪,永为子孙之戒。”描述李少卿面对白刃威胁时众人的惊恐反应。

4. 例句应用

5. 近义词

“毛骨悚然”“心惊胆战”等均表达类似恐惧,但“胆寒发竪”更强调从心理到生理的连锁反应。

注意

该成语中的“竪”字为古汉语写法,现代多写作“竖”,但成语中保留原字形以体现传统语义。

别人正在浏览...

八宝菜拜启背公向私博射畅叫朝命謘謘雕人动产顿驾二首六身吠蛤風馳電掣风泽改装公牛公仪退食骨雕滚海蛟寒武纪豪句缋緌活卖架阁颊颧假延镜袱计算尺骏骓抗质狼嗥鬼叫烂盈陋薄轮廓妹丈绵上末皂平乏披剃潜初乾九倾企癯弊群动若干三等九般赏笑緔鞋沈缗师贞鼠莽所有主谈今论古叹扬贴子通心粉吐根外制文昌帝文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