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质的意思、抗质的详细解释
抗质的解释
谓劫持人质以相抗。《后汉书·耿弇传论》:“昔 曹子 抗质於 柯 盟, 相如 申威于 河 表,盖以决一旦之负,异乎百死之地也。” 李贤 注引《史记》:“ 齐桓公 与 鲁庄公 会於 柯 而盟, 曹沬 执匕首劫 齐桓公 …… 桓公 乃尽还 鲁 之侵地,而与之盟。”
词语分解
- 抗的解释 抗 à 抵御:抗击。抗争。抗拒。抵抗。顽抗。 拒绝:抗议。抗上。抗命。抗税。 对等: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质的解释 质 (質) ì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抵
专业解析
“抗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义指用以抵押、担保或作为凭信的人或物,尤其指在盟约、冲突中作为保证而交付给对方的人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
核心词义解析:
- 抗:本义为抵抗、抵御,引申为匹敌、相当、对等。在“抗质”中,“抗”取其“对等”、“作为保证物”的引申义,强调该“质”是双方关系中起担保、平衡作用的事物。
- 质:本义指抵押、作为保证的人或物。在古汉语中,“质”常指人质,即一国或一方为了表示诚意、履行诺言或作为抵押而交给对方的重要人物(通常是君主或贵族的亲属)。
- 合义:“抗质”即指用以担保、抵押或作为信用凭证的人或物,其核心在于“作为保证的抵押品”,尤其指人质。
-
具体用法与语境:
- 指人质: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在古代诸侯国间的盟约、停战协议或臣服关系中,较弱的一方常需将王子、世子等重要人物送到较强的一方作为人质,以保证遵守约定或忠诚。这个被送去做保证的人就是“抗质”。
- 指抵押品/信物:有时也可泛指用作担保、抵押的物品或信物,但此用法相对较少,且多与人质概念相关联。
-
出处与典籍例证:
- 该词多见于先秦及两汉典籍。
- 《左传》:作为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中多次出现涉及人质的记载,虽未必直接使用“抗质”一词,但所述内容即“抗质”的实质。例如,诸侯国间为结盟或求和而互派公子为质的情况。
- 《史记》:司马迁在记载战国、秦汉之际的历史时,也频繁涉及人质事件,如著名的“质子”制度(如秦始皇之父异人曾在赵国为质)。这些记载是理解“抗质”含义的重要背景。
- 《汉书》/《后汉书》:汉代在处理与周边民族(如匈奴、西域诸国)的关系时,常采用纳质制度,要求对方送王子等作为人质入朝,这些均可视为“抗质”的具体体现。
-
与现代词汇的联系与区别:
- 人质:现代汉语中的“人质”一词直接继承了“抗质”的核心含义(指被扣押以保证对方履行条件的人),是“抗质”概念在现代的延续和常用表达。
- 抵押品/质押物:现代法律和金融术语中的“抵押品”、“质押物”侧重于物的担保,与“抗质”指人为主的特点不同,但在广义的“担保物”概念上有一定联系。
“抗质”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特指在盟约、冲突或臣服关系中,一方交付给另一方作为履行承诺或表示诚意之担保的人(通常是重要人物),偶尔也泛指抵押品。其核心在于“质”作为保证物,“抗”则强调了其在双方关系中的对等担保作用。理解该词需结合古代政治、外交中普遍存在的“纳质”制度背景。在现代汉语中,其含义主要由“人质”一词所继承。
参考来源:
- 释义主要依据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释义及经典文献用例综合得出。
- 典籍背景参考:
- 《左传》(如《左传·宣公十二年》等相关记载)
- 《史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匈奴列传》)
- 《汉书》(如《汉书·匈奴传》)
- 《后汉书》(如《后汉书·西域传》)
- 《汉语大词典》(权威工具书对“抗质”词条的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抗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来源进行区分:
一、古代用法(历史文献中的含义)
指劫持人质以对抗对方,属于动词性短语。例如《后汉书·耿弇传论》记载的“曹子抗质于柯盟”,描述曹沫劫持齐桓公以索回失地的典故。该含义强调通过挟持人质达成政治或军事目的。
二、现代网络语境中的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标注为成语,释义为“抵制低劣品质,拒绝劣质产品”,强调对质量的追求。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网络时代新造词汇,需注意语境适用性。
使用建议:
- 涉及历史文献时,应采用“劫持人质”的原义;
- 若在消费领域强调品质选择,需确认上下文是否支持现代引申义。
(注:两种解释的权威性差异较大,建议优先参考古籍原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燠绑缚饱和点兵舍獘俗才时昌遐尘浊叱喝崇雉怆恻丛轻折轴电影片鞮译短垣自逾杜义恶誓风洞佛罗安国赙赐高径瓜熟蒂落黑风孽海烘焙浣溪笺换羽移宫坚持改革开放讲钱简落娇俏计结舅祖苦春头凉叶炼山黧鷄领夾露胆披诚面面厮觑年谊世好婆律期度清歌妙舞清疎拳马冗官善良烧薙勝算社首顺适丝末私钱死所徒从吐华蛙歌梧鼠之技乡赋小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