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绵上的意思、绵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绵上的解释

古地名。 春秋 晋 地。在今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四十里 介山 之下。公元前636年, 介之推 隐于 绵上 山中而死, 晋文公 求之不获,遂以 绵上 之田作为 介之推 的祭田。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绵上”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地理属性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指向春秋时期晋国地名。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封赏功臣介子推时“以绵上为之田”,此处“绵上”即指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的绵山地区。该地因介子推“割股啖君”后隐居被焚的典故闻名,成为忠孝文化象征地标。

从词源结构分析,“绵”本义指蚕丝结成的片状物,引申为连续不断、柔软细密之意;“上”表示方位或地域范畴,组合后特指山势连绵、植被丰茂的特定区域。《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强调其地理属性与文化符号的双重性。

该词汇的文化内涵在唐代得到强化,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介山,一名绵山,晋文公返国,介子推无爵,遂与母隐死,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佐证了其作为忠烈精神载体的历史地位。现代语言应用中,“绵上”多出现于文史研究、地域文化论述及传统节日(如寒食节)溯源等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绵上”一词的含义需结合历史典故和语义演变来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一、古地名(主流释义)

  1. 地理位置
    春秋时期晋国属地,位于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约40里的介山(又称绵山)一带。

  2. 历史典故
    与晋国名臣介之推相关。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居绵山,晋文公求贤未果,后以绵上之田作为其祭田。公元前560年,晋悼公亦在此地练兵(“蒐于绵上”)。

二、成语释义(需谨慎考据)

部分资料提到“绵上”作为成语,形容性格或事物的柔软、温和、不露锋芒,例如“绵上性格”指待人谦和。但该用法缺乏广泛文献佐证,权威性存疑。

建议

若用于学术或正式场景,建议以古地名释义为主,并引用《左传》等典籍。若涉及成语用法,需进一步核查权威词典或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霭昧卑孜飙欻棌椽藏钩陈家巷窗纸调直風言俏語杠杆格议公出公母鬼盖亨路洪厓画计化景火政降娄戒步借掇街头诗静脉浸水眷姻俊侠侃直渴见立本羞麟趾卤舄蛮族面白鸣枹明彩密札纳还南沃沮骈匝品行前哨砌词奇道轻妙骚达奴上稍死生交肃严探骊韬精田僮驼轿无拘无缚污言无一不知五玉闲非闲是象果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