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荡隳的意思、荡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荡隳的解释

毁坏。 宋 苏舜钦 《符瑞》:“政化荡隳,虐戕下民,刑罚炽张,颂声寥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荡隳"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复合词,由"荡"和"隳"两个具有破坏含义的字组合而成,其核心意义指向彻底的毁坏、消亡或崩解。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组合:

    • 荡 (dàng): 本义指洗涤、清除,引申为动摇、毁坏、扫荡、清除殆尽。《说文解字》释为"涤器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物洗涤之者皆曰荡"。在表示破坏时,强调动作的彻底性和广泛性(如:荡平、荡然无存)。
    • 隳 (huī): 本义指毁坏、崩毁、坍塌。《说文解字》释为"败城阜曰隳",原指毁坏城墙山阜,后泛指破坏、毁灭(如:隳突:破坏骚扰;隳名城:毁坏著名的城池)。
    • 组合义: "荡"与"隳"同义复用,构成一个并列式复合词,其含义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强化了毁坏的程度和彻底性,意指彻底的摧毁、完全的破坏、使之消亡殆尽。
  2. 整体词义: "荡隳"强调的是一种全面、剧烈、不可逆转的毁灭过程或状态。它描述的破坏不仅是物理实体的损毁(如建筑、城池),也可以指抽象事物的消亡(如制度、秩序、道德、功业)。其核心在于表达事物被完全扫除、根基被彻底动摇、原有形态或功能不复存在的结果。

  3. 用法与语境: "荡隳"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多见于古代或仿古的文献中,形容重大的、灾难性的破坏事件或后果。常与表示国家、社稷、纲常、功业等宏大对象的词语搭配。例如:

    • 形容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如"社稷荡隳"。
    • 形容法度、纲常的彻底败坏:如"法度荡隳"。
    • 形容前人的功业被完全毁弃:如"先王之功业荡隳"。

引用参考来源:

"荡隳"意指彻底的、全面的、剧烈的毁坏、消亡或崩解,强调破坏的彻底性和不可逆性。它是一个书面色彩浓厚、语义凝重的词汇,常用于描述重大的、灾难性的破坏事件或状态,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抽象的制度、秩序或功业。其词义由"荡"和"隳"两个同义字的强化组合而来。

网络扩展解释

“荡隳”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荡隳(dàng huī)意为“毁坏”,多用于描述制度、政教或秩序等抽象事物的崩坏或破坏。例如宋代苏舜钦在《符瑞》中写道:“政化荡隳,虐戕下民,刑罚炽张,颂声寥寂”,指政治教化被破坏后,百姓遭受苦难,社会陷入混乱。

词源与结构

使用背景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其语境常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相关,如苏舜钦借“荡隳”批判当时政教失序的现象。

补充说明

目前未见与“荡隳”相关的常用成语,其现代应用多见于学术讨论或古典文献研究。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宋代文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停暗中作乐背胸邴车必也正名不聊生不树采摘粲丽蚕缲钞略呈现斥驳春甸颠鸾倒凤反躬自省愤世疾俗奋迅稿副革浊光彩照人孤蟾龟玉孩名哼哈二将昏戾进叙锦注纠漫漫九囿均节苦怀懒妇箴狼须拉晚儿离方拢共庐儿緑箨媢贤内祭旁畅瓶钵切似青海青奏仁策容膝之地肉袒面缚涩苦山店莎塔八摄伏省限石研天刑条别土业嗡鼻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