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均节的意思、均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均节的解释

犹调节。《周礼·天官·司会》:“以九式之法,均节邦之财用。” 贾公彦 疏:“云以九式均节邦之财用者,九式,所以用九赋,使均平有节,故云均节邦之财用。” 宋 曾巩 《户部侍郎制》:“夫知农之艰难,而有以劝助;视财之丰匱,而有以均节。” 宋 叶适 《中奉大夫林公墓志铭》:“ 汀州 赋输无法,吏多取自入,为百姓患,帅漕请均节之,以委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均节(jūn ji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围绕“均衡”与“节制”展开,具体释义如下:

  1. 调节赋税负担,使之均衡合理

    这是“均节”最核心且具象的含义,特指古代在经济管理领域,通过政策调整使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公平、适度,避免过重或分配不均。此义项源于“均”的“平均、均衡”之意与“节”的“节制、调节”之意的结合。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此词条,释义为“谓调节使之均平”。 《辞源》(商务印书馆)亦收录,释义侧重“均平节制”,常用于描述古代经济政策。

    应用示例: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如“均节赋税”、“均节徭役”等表述,体现了统治者对经济负担合理分配的追求。

  2. 均衡而有节制;适度调节

    在更抽象和广泛的层面,“均节”引申为对事物或行为进行均衡的调节与控制,使其保持在适度、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过度或不足。这层含义强调动态的平衡与分寸的把握。

    来源依据:此引申义在《汉语大词典》 和《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中均有体现,指“均衡而有节制”的状态或行为。

    应用示例:可用于描述资源分配(如“均节用度”)、行为规范(如“均节言行”)或自然规律(如“四时均节”)等方面,强调和谐与适度。

“均节”一词,从具体的古代经济治理(均平赋役负担)出发,延伸至普遍的哲学与管理理念(均衡节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中庸”、“和谐”与“适度”的重视。其权威释义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及《古代汉语词典》等经典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均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均节”由“均”和“节”组成:


二、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1. 调节财政
    出自《周礼·天官·司会》:“以九式之法,均节邦之财用”,指通过制度合理调配国家财政收支,避免浪费。
  2. 资源管理
    宋代曾巩在《户部侍郎制》中提到“视财之丰匮,而有以均节”,指根据财政状况调节用度,体现经济管理的智慧。

三、现代延伸意义


四、其他相关

“均节”既可指古代财政调节,也适用于现代公平分配或资源管理场景,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论办公楼北镇鄙愿避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操嗔策戒昌会廛市赐骸骨蜑子丢弃第一産业刚格勾钉怪响合权煌耀浇濯基多解额警拗金庭眷荷犂鉏劣迹昭着六六鳞龙髓陋汙陆凯传情緑油油麦钐秘诀恼乱年分偏侯漂沛乔岳轻媠清誉圈地全丁人面狗心瑞草魁撒放砂泉漱漱四海为家宿恨投井下石退罢违背为政问舍求田涡虫物以羣分详究小丧箫韶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