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蕩隳的意思、蕩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蕩隳的解釋

毀壞。 宋 蘇舜欽 《符瑞》:“政化蕩隳,虐戕下民,刑罰熾張,頌聲寥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蕩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複合詞,由"蕩"和"隳"兩個具有破壞含義的字組合而成,其核心意義指向徹底的毀壞、消亡或崩解。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與組合:

    • 蕩 (dàng): 本義指洗滌、清除,引申為動搖、毀壞、掃蕩、清除殆盡。《說文解字》釋為"滌器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物洗滌之者皆曰蕩"。在表示破壞時,強調動作的徹底性和廣泛性(如:蕩平、蕩然無存)。
    • 隳 (huī): 本義指毀壞、崩毀、坍塌。《說文解字》釋為"敗城阜曰隳",原指毀壞城牆山阜,後泛指破壞、毀滅(如:隳突:破壞騷擾;隳名城:毀壞著名的城池)。
    • 組合義: "蕩"與"隳"同義複用,構成一個并列式複合詞,其含義并非簡單的相加,而是強化了毀壞的程度和徹底性,意指徹底的摧毀、完全的破壞、使之消亡殆盡。
  2. 整體詞義: "蕩隳"強調的是一種全面、劇烈、不可逆轉的毀滅過程或狀态。它描述的破壞不僅是物理實體的損毀(如建築、城池),也可以指抽象事物的消亡(如制度、秩序、道德、功業)。其核心在于表達事物被完全掃除、根基被徹底動搖、原有形态或功能不複存在的結果。

  3. 用法與語境: "蕩隳"多用于書面語,尤其多見于古代或仿古的文獻中,形容重大的、災難性的破壞事件或後果。常與表示國家、社稷、綱常、功業等宏大對象的詞語搭配。例如:

    • 形容國家滅亡、社稷傾覆:如"社稷蕩隳"。
    • 形容法度、綱常的徹底敗壞:如"法度蕩隳"。
    • 形容前人的功業被完全毀棄:如"先王之功業蕩隳"。

引用參考來源:

"蕩隳"意指徹底的、全面的、劇烈的毀壞、消亡或崩解,強調破壞的徹底性和不可逆性。它是一個書面色彩濃厚、語義凝重的詞彙,常用于描述重大的、災難性的破壞事件或狀态,對象可以是具體的物質實體,也可以是抽象的制度、秩序或功業。其詞義由"蕩"和"隳"兩個同義字的強化組合而來。

網絡擴展解釋

“蕩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蕩隳(dàng huī)意為“毀壞”,多用于描述制度、政教或秩序等抽象事物的崩壞或破壞。例如宋代蘇舜欽在《符瑞》中寫道:“政化蕩隳,虐戕下民,刑罰熾張,頌聲寥寂”,指政治教化被破壞後,百姓遭受苦難,社會陷入混亂。

詞源與結構

使用背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其語境常與政治腐敗、社會動蕩相關,如蘇舜欽借“蕩隳”批判當時政教失序的現象。

補充說明

目前未見與“蕩隳”相關的常用成語,其現代應用多見于學術讨論或古典文獻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用法,可參考《古代漢語詞典》或宋代文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艾絨礙崄案問北韻匕鬯不驚不賣查梨不與裁翦長牌忏舌剗新稱舉春正挫氣刀鲚大庖打哨點比滌濫墳封奉辭風文勾消孤照纥幹橫蒸和鐘畫片禍胎谏過際地蟠天靜化精虔救溺峻極涼景諒實煉油廠撂過手钌甃流水落花龍煙梅紅羅缗缗劈着漆漆岐社铨度铨注弱水之隔蛇委十字口束身自好滔漫跳音鐵冊軍玩意賬無盡燈先大夫惜春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