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咎的意思、大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咎的解释

(1).非常的灾祸。《左传·僖公十四年》:“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国语·晋语八》:“非死逮之,必有大咎。” 韦昭 注:“非常之祸。”

(2).大的过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察下情》:“僕曰:‘汝数年无大咎,吾亦入京面圣,以为汝先容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重大的过失、祸患或罪责。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咎”本义为“灾祸、过失”,如《尚书·洪范》中“咎徵”即指灾祸的征兆;而“大”作为程度修饰,强调严重性,组合后“大咎”多用于形容因重大错误或违背伦理、天道而招致的严重后果。

从语源学分析,“咎”在甲骨文中与“灾”字相通,后逐渐引申为“罪责”或“谴责”,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天其殃之,而废大咎”即指上天降下灾祸以示惩戒。在古籍中,“大咎”常与“天命”“伦理”等概念关联,例如《后汉书·杨震传》载“臣恐大咎将至”,暗含对违背纲常行为的警示。

用法示例:

  1. 古语警示:“不慎其行,必招大咎”(《古代汉语词典》),强调行为失当的严重后果。
  2. 现代引申:在文学或学术语境中,可用于描述系统性错误,如“政策疏漏恐成社会大咎”。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大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文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严重的灾祸
    指非同寻常的灾难或祸患,常带有不可挽回的严重性。例如《左传·僖公十四年》提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即预言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

  2. 重大的过错
    强调因行为失当导致的深重罪责。如《国语·晋语八》中“非死逮之,必有大咎”,暗示犯错者可能招致致命后果。

二、词源与结构

三、文献用例

四、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本分析,日常口语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与近义词“大祸”“大罪”混淆,其古文色彩更浓,且隐含因果关联(如咎由自取)。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驹过隙百衲本白云谣保国寺暴荒贝萋碧香跛躄成童刺眼爨宝子碑摧拨大伙儿盗具地螾督署独弦琴瞶祸玩灾贵籍鬼迷鬼族华采灰黪灰琯毁坏获麟台箭竿白搅合京歌久束湿薪九緎髻鸦可歌可泣空函叩见狂愚揽惹联骑流赮马溜子冒替明嫿闹虚暖皮平津邸乾雪亲献囚髻扫眉善敌诗章说听司天腾猨通典翫索卍字桅杆无奈我何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