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倒塌。 宋 苏轼 《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近岁先臣祠庙,例皆摧塌,私家无力修葺。”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武侯前知》:“俄报中殿摧塌,有石碑出。”
(2).衰颓不振。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咨予栖栖者,气象已摧塌。”
摧塌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动词,由“摧”和“塌”两个语素构成,主要表示摧毁、倒塌、崩坏的含义,常用于描述建筑物、山体等实体结构的严重损毁,或比喻性地指代精神、意志、事业等的崩溃瓦解。
“摧”的本义
指折断、破坏、挫败。《说文解字》释为“挤也”,引申为强力破坏。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即隐含“摧折”之意。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塌”的本义
指坍塌、下陷,强调物体因失去支撑而垮落。《玉篇·土部》释为“堕也”,如杜甫《无家别》中“竖毛怒我啼”后文有“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暗喻家园倾塌。
来源:《玉篇校释》(宋本影印,中华书局2004年版)。
复合义“摧塌”
二字叠加后强化了“彻底毁坏”的语义,常见于古籍描述战乱或自然灾害导致的破坏。例如:
“烽火照夜尸纵横,摧塌城阙如平沙。”(明·高启《吴城感旧》)
此处指城池建筑被战火夷为平地。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6卷第832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① 建筑物等倒塌毁坏。
例:地震后,多处房屋摧塌。
② 比喻事业、精神等崩溃。
例:信念摧塌后,他一蹶不振。
摧塌兼具外力作用与结果状态,语义更重。
权威参考文献:
“摧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uī tā,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物理层面的倒塌
指建筑物或其他实体结构因外力或自然原因被摧毁、倒塌。例如:苏轼在《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中提到“先臣祠庙,例皆摧塌”,描述建筑损毁状态。
抽象层面的衰颓
比喻事物、计划或人的精神状态崩溃、衰败。如王安石在《韩持国从富并州辟》中用“气象已摧塌”形容人的意志消沉。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扩展用法,可查阅汉典等权威词典。
班劳报状槎浮缠令丑态筹幄闯王触情催驱稻粮典诰对本访绘风动蜂游蝶舞粪箕跗骨归怨孤阴独阳旱莲花华冠黄堥患忌活鬼头京师大学堂楛窳龙动盲臣迷离恍惚扭捽匹似剖棃轻剑清轻权现肉案濡头擅强书滴书狱私燕颂德歌功笋皮莎草骕騻台安桃水天地桌条决条宪鷉膏惕虑屯滞涡盘武员夏粮闲云校军小赦心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