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拢。 唐 卢肇 《鸜鹆舞赋》:“頷若燕而蹙顿,德如毛而矍鑠。众客振衣而跂望,满室击节而称乐。”
“蹙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蹙顿(拼音:cù dùn)指缩拢的动作或状态,常见于古代诗文描写。例如唐代卢肇《鸜鹆舞赋》中“頷若燕而蹙顿”,形容舞者颔部如燕子般收缩聚拢的动态。
部分权威词典(如查字典、沪江在线词典)提到其引申义,即因外界压力或困扰导致行动突然停滞、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但此用法在现代语境中较少见。
主要用于文学性描述,如:
《蹙顿》是一个常用于描述心情或表情的词语,意思是因为烦恼、焦虑、不安或惊讶而脸部肌肉收紧,并显示出困惑或沮丧的样子。
《蹙顿》的拆分部首为《辶》(辵+口),总共由9个笔画组成。
《蹙顿》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中,用来描写人们在面对困惑、不解的时候脸部肌肉收紧的情景。
《蹙顿》的繁体字为《蹙頓》。
在古代,《蹙顿》的写法为《顢頓》。
她听到那个消息后,脸上立刻蹙顿了一下。
可以与《蹙顿》搭配的一些词语包括:脸部蹙起、皱眉蹙额等。
与《蹙顿》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皱眉、困惑、不解等。
与《蹙顿》意思相反的词语有:舒展、放松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