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冰蚕的意思、冰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冰蚕的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蚕。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蠒,长一尺,其色五彩,织为文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经宿不燎。” 唐 王贞白 《寄郑谷》诗:“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 元 袁桷 《伯庸开平书事次韵》之一:“桂蠹除烦来 五岭 ,冰蚕却暑贡 三齐 。” 明 何大复 《七述》:“躡飞云之履,被明霞之紬,冰蚕莹肤,藻龙耀眸,缀以锦带,悬以 吴钩 。”

(2).普通蚕的美称。 唐 陈标 《长安秋思》诗:“ 吴 女秋机织曙霜,冰蚕吐丝月盈筐。” 宋 梅尧臣 《伤桑》诗:“柔条初变緑,春野忽飞霜;田妇搔蓬首,冰蚕絶茧肠。”

(3).有时也用于指蚕茧。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冰蚕手自繅,溪浣身先导,督鮫人晓夜共织寒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冰蚕”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1. 传说中的生物
    冰蚕最早见于晋代王嘉《拾遗记》,描述为“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需以霜雪覆盖才能作茧,其丝织成的锦缎入水不湿、遇火不燃。
    另有《春秋异考》补充其特性:性至阴、含剧毒,蚕丝坚韧异常,需二十七年成茧,甚至可炼成“冰蚕珠魄”等至宝。

  2. 普通蚕的美称
    唐宋诗词中常以“冰蚕”代指优质蚕种,如唐陈标《长安秋思》中“冰蚕吐丝月盈筐”,宋梅尧臣《伤桑》中“冰蚕绝茧肠”均属此类用法。

  3. 蚕茧的别称
    清代李渔《蜃中楼》等文献中,“冰蚕”也直接代指蚕茧,如“冰蚕手自缫”即描述缫丝过程。


二、文化引用


三、总结

“冰蚕”兼具神话色彩与现实关联,既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奇幻生物,又是诗词、小说中的经典意象,现代还被赋予科技产品的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武侠设定,可查阅《拾遗记》《天龙八部》等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冰蚕(bīngcán)这个词是指一种生物,常见于高海拔寒冷地区的冰川或冻土里。它是蛾科昆虫中的一种,外观呈蚕状,身体覆盖着寒冷环境中生长的长长冰柱,故而得名冰蚕。 拆分部首和笔画:《冰蚕》这个词的部首是冫(bīng)和虫(chóng),其中冫为冰的部首,虫为虫的部首。笔画数量为10画。 来源:冰蚕一词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因其生活在冰冻环境中而得名。 繁体:冰蠶(bīng cán)是冰蚕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冰蚕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还是按照现代的写法来书写。 例句:冰蚕在高山冻土中生存。

别人正在浏览...

艾老安提戈涅包单宝身飚车鄙悖馋眼差摄茶竈大印等头狄梁公放麛分杪钩陈官塘大路果尔鹤躯话下胡底活命鲛奴甲作叽叽咯咯精确喀嚓克星空响姱容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梨园行隆岳鸾觞稑穜美猴王泥担汉爬罗滂沱配祭鄱阳铺放仆童悄地旂常遶萦三阳节神狗乾郎石林四明狂客唐鼠陶心铜权文禽污泥五铢下工夫遐疆遐矫崤山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