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谛的意思、三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谛的解释

佛教语。指空谛、假谛、中谛。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序》:“启十地以辩慧宗,显三諦以詮智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谛是中国佛教天台宗核心教义之一,源自《中论》的“三是偈”,指空谛、假谛、中谛三种真理观。其概念由智顗大师在《摩诃止观》中系统阐述,构成“一心三观”的哲学体系。

  1. 空谛(真谛)

    指一切现象皆无自性,本质为空。例如《中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强调万物因缘和合而生,无固定实体。此为破除执着的真理观,对应“一切智”。

  2. 假谛(俗谛)

    指现象虽空,仍依因缘而暂时存在。如《法华玄义》称“假名施设,如幻如化”,承认世间万法的暂时性存在,对应“道种智”,适用于世俗认知层面。

  3. 中谛(中道第一义谛)

    空假二谛的统一体,《摩诃止观》谓之“双照二谛,即空即假即中”,强调不偏执空或有的绝对真理,体现圆融无碍的中道思想,对应“一切种智”。

三者关系呈“圆融三谛”,即一谛含三谛,三谛即一谛。如《天台宗纲要》所述:“举一即三,全三是一”,体现天台宗“三即一,一即三”的辩证逻辑。该理论对宋明理学“体用一源”思想产生过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

  1. 《佛学大辞典》(中华书局)
  2. 《天台宗纲要》(宗教文化出版社)
  3. 《摩诃止观》校释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三谛是佛教天台宗的核心概念,指空谛、假谛、中谛三种对现象本质的阐释,三者相互圆融,构成对实相的整体认知。以下是具体解析:

1.三谛的基本定义

2.三谛的哲学内涵

3.三谛的实践意义

来源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自汉典、搜狗百科等高权威性资料(详见标注来源),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百载蹙齃大出丧丹萸道记蹈足大驭多绪坊官饭庄佛仪勾批呱呱啼瓜緜鹤氅黑喽喽后楯花蛤驩说沍阴见顔解衣槃磅径急进蹑极知畯臣口才梁上君连线蟉屈黎兜鍪林泽理意镂簋朱绂捻管鸟啼花怨逆法刨根儿敲丝敲吟窃疾清俭倾向性劝服全周三更伤情善书不择纸笔沈谋重虑失闪誓愿谁匡绥导谭谭陶韦外宁壝宫巫峯详讨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