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咎的意思、无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咎的解释

没有祸殃;没有罪过。《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子必来,我受,其无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邹阳 之説 吴梁 ,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清史稿·后妃传·太祖继妃富察氏》:“今我顺天命,安疆土。彼纠九国以虐无咎之人,天不佑也。”


(1).无灾祸;无过失。《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孔颖达 疏:“谓既能如此戒慎,则无罪咎。”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宣缪姜》:“终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

(2).谓过由自取,无所怨咎。《易·节》:“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孔颖达 疏:“哀嗟自己所致,无所怨咎,故曰无咎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咎"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由"无"(否定)和"咎"(过失)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核心含义指"没有灾祸"或"不承担过错",《说文解字》将"咎"训为"灾也",段玉裁注疏强调该字包含"人为过失"与"天降灾异"双重内涵。

在传统典籍中,《周易》对"无咎"有体系化阐释,《易·乾》记载:"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王弼注曰:"处危不怠,乃得无咎",表明该词蕴含通过谨慎行事规避风险的行为准则。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进一步指出:"凡无咎者,本皆有咎,由善补过,故得无咎",揭示其包含的改过迁善思想。

现代语言应用中,"无咎"在司法文书里特指"不构成法律责任",如《现代汉语法律词典》定义为"行为人主观无过错且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在民俗语境中仍保留着趋吉避凶的用法,如《中华民俗大典》记载民间建房择日时常用"动土无咎"的吉语。

网络扩展解释

“无咎”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无咎”指没有过失、灾祸或罪责。由“无”(没有)与“咎”(过错、灾祸)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是行为或事态未引发负面后果。如《左传》中“子必来,我受,其无咎”即表达对无灾祸的肯定。

二、《易经》中的特殊含义

在《周易》中,“无咎”是卦爻辞常见断语,包含两层深意:

  1. 主动避祸:通过谨慎行为避免过失,如《乾卦》所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强调时刻警惕才能免于灾祸;
  2. 承担后果:若因自身过失导致问题,则需坦然接受结果而不怨天尤人,如《节卦》注解“不节之嗟,又谁咎也”,指出哀叹源于自身选择,故无需归咎他人。

三、使用场景

四、延伸对比

与“无罪”“无过”等词相比,“无咎”更强调主观能动性,即通过自我约束或理性判断达到无过失状态。例如《道德经》将“咎”与贪欲关联,暗示“无咎”需通过知足实现。

注:如需深入典籍例证,可参考《周易》相关注释或汉典网(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保终鄙词逼攻笔尖侪属喘鸣初名春云刺痛促寿打脸挂须湩酪洞黎独酲蹲守蠹蝎斐炳风餐水宿富禄感顾告飨攻守同盟观事龟壳桂罇喙突接触器接替劲骨丰肌考述口香糖款杂窥度牢落陆离陵上珉瑶墨水笔宁可信其有铺摊诮让人士软设备三头八臂山陇神鹅守纪律衰构摔丧率土束裹书会术散思负谈叙香火地羡语嚣嘈谢天谢地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