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祸殃;没有罪过。《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子必来,我受,其无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邹阳 之説 吴梁 ,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清史稿·后妃传·太祖继妃富察氏》:“今我顺天命,安疆土。彼纠九国以虐无咎之人,天不佑也。”
(1).无灾祸;无过失。《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孔颖达 疏:“谓既能如此戒慎,则无罪咎。”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宣缪姜》:“终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
(2).谓过由自取,无所怨咎。《易·节》:“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孔颖达 疏:“哀嗟自己所致,无所怨咎,故曰无咎也。”
“无咎”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无咎”指没有过失、灾祸或罪责。由“无”(没有)与“咎”(过错、灾祸)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是行为或事态未引发负面后果。如《左传》中“子必来,我受,其无咎”即表达对无灾祸的肯定。
在《周易》中,“无咎”是卦爻辞常见断语,包含两层深意:
与“无罪”“无过”等词相比,“无咎”更强调主观能动性,即通过自我约束或理性判断达到无过失状态。例如《道德经》将“咎”与贪欲关联,暗示“无咎”需通过知足实现。
注:如需深入典籍例证,可参考《周易》相关注释或汉典网(来源)。
无咎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没有罪过或没有责备。它以正直无咎的原则,用以表达没有遭受任何责备或惩罚的状态。
无咎的部首是口,笔画数为七划。
无咎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无咎悔亡,不远復。”意为没有罪过,就没有后悔,不会走远。后来被广泛用于古代文献或文言文中。
无咎的繁体写法为「無咎」。
在古代,无咎的写法有所变化。其中一种古代写法是「毋咎」,也就是用「毋」代替「无」。
1. 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放心,你没有任何过错,你是无咎的。
2. 他坚守原则,不希望有任何人因为他的错误而受到任何无咎。
无咎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无咎者(没有罪过的人)、无咎牌(表示无罪的证据)、无咎心态(没有过错的思维状态)等。
近义词:无罪、无过、无过错
反义词:有过、有罪、有咎
安设白费口舌蚌蜃毕愿博学多识惨悴常备不懈超授城市环境抽选垂虹畜种打冲锋刀术雕藻洞分斗鬨读者饭颗肺水肿恭敬不如从命观风关山龟袋后元音溷惑架捏鹪巢蚊睫胶漆借款介倪金钿靠旗榼榼啐啐枯枿老客冷呵呵陆詟水栗眇薄弥留木块能耐逆边牛背笛赔小心披云千有骑吏亲敬钦伫曲包生孰水中丞束修羊疏烟嗣述送逆听天由命停脱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