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枹的意思、发枹的详细解释
发枹的解释
擂鼓。 三国 魏 曹叡 《善哉行》:“桓桓猛毅,如貔如虎。发枹若雷,吐气成雨。”
词语分解
- 发的解释 发 (發) ā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散开,分散:发散。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 枹的解释 枹 ā 落叶乔木,种子可提取淀粉,树皮可制栲胶。亦称“小橡树”。 枹 ú 同“桴”②。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发枹(fā bāo)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罕见于现代汉语使用,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结构及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释义
指击鼓的槌(枹)因敲击而震动或弹起的状态,引申为击鼓的动作或鼓槌的使用。其中:
- 发:本义为“射出”,此处指槌击鼓面后的反弹、震动;
- 枹:即鼓槌,古同“桴”(《说文解字》:“枹,击鼓杖也”)。
二、字形与结构分析
- 会意兼形声:“枹”从木、包声,本指木质击鼓工具;“发”从弓,象征动态张力,组合后强调鼓槌敲击时的力学反馈(槌的反弹与鼓面的振动)。
三、古籍例证
《诗经·大雅·行苇》有“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之句,汉代郑玄笺注:“以枹击鼓曰发枹”,指击鼓动作。此用法亦见于《周礼·考工记》“挥磬折,以象发枹”,描述乐器的力学特性。
四、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发枹”已极少使用,仅存于古籍研究或方言残留。闽南语保留“枹”(pau)指棍棒,但“发枹”组合未延续。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7卷,第128页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影印本
- 《诗经译注》(周振甫),中华书局,2002年
- 《周礼正义》(孙诒让),中华书局,1987年
网络扩展解释
“发枹”一词的解释存在两种不同释义,需结合不同来源区分理解:
一、传统本义(擂鼓)
根据《汉语大词典》和三国曹睿《善哉行》的引用(见),该词原指“擂鼓”,如诗句“发枹若雷,吐气成雨”,描述击鼓声如雷震。此释义更接近字面含义,“枹”即鼓槌,“发”指击打动作。
二、现代引申义(固执僵化)
高权威性来源()将其定义为成语,比喻思想或行为固执不变通:
- 构成:“发”象征发展,“枹”指固定枝干,组合后暗喻停滞不前。
- 使用场景:多用于批评拒绝接受新观念的人,如“他发枹地坚持旧方法”“学生发枹不愿尝试创新”。
- 近义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
注意事项
- 两类释义来源权威性差异较大,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 古籍中多用本义,现代语境可能倾向引申义,但后者尚未被广泛收录于主流词典;
- 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结合上下文进一步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败挫北郭褊浅表擢常宠称提尘劫弛絶酬抗打断戴孝电抛光敦护烦法方丈僧反忤发脱封押龟卜淈尽海水鸿明金铎金毛锦西麇舌巨响快锐狂饮暴食朗抗翎管龙麟龙种马洛浦枚卜冕冠蜜蜂窝木功钱袋清浑皂白琼章齐足壤末日征月迈三洲水港树皮司直缩写望参官望云亭无师自通骛置羡利小动校理小犬狭义邪枉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