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辞藻的意思、辞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辞藻的解释

[flowery language] 精妙的词汇;辞令

故意玩弄辞藻,毫无诚意

详细解释

(1).诗文的辞采。常指用以藻饰文辞的典故或古人著作中的现成辞句。《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传首京都”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璠 撰《后汉纪》,虽似未成,辞藻可观。”《北齐书·魏收传》:“ 昕 风流文辩, 收 辞藻富逸, 梁主 及其羣臣咸加敬异。”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章以气韵为主》:“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辞藻,要非佳作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至‘十九首’及诸杂诗,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采。” ********* 《她是一个弱女子》:“就是有几次有几位先生私私塞在她手里的信条,也没有像这一封信样的富于辞藻。”

(2).借指文辞。《南史·王僧孺传》:“司徒 竟陵王 子良 开 西邸 ,招文学, 僧孺 与太学生 虞羲 、 丘国宾 、 萧文琰 、 丘令楷 、 江洪 、 刘孝孙 并以善辞藻游焉。” 宋 陈亮 《祭妻父何茂宏文》:“以其餘力,发为辞藻。”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 梦得 亦审音者,不独工於辞藻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辞藻是汉语词汇中表示修饰性语言或华丽文采的集合概念,其核心含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溯源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诗文中工巧的词语",特指通过精心雕琢的修辞手段形成的语言美感。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书记》"藻饰呈瑞",指代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字表达。

二、文学功能 在传统文论体系中,辞藻承担着双重作用:

  1. 审美建构:如朱光潜在《诗论》中强调,恰当辞藻能"使情思凝定为意象"
  2. 文体标识:《昭明文选》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作为选文标准,彰显其文体价值

三、应用规范 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指出,辞藻运用应遵循"意与言合"原则,避免脱离内容的单纯堆砌。参考《修辞学发凡》所述,建议创作者把握"藻绘与质实"的平衡。

参考文献来源: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中华书局《文心雕龙注》 朱光潜《诗论》三联书店2012年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选》校注本 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修辞学发凡》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辞藻”是汉语中用于修饰文辞的典故或华丽词语的统称,其含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1. 基本定义
    辞藻指诗文中经过修饰的精美词语,常包含引用的典故或前人作品中的现成词句。例如《三国志》裴松之注中“辞藻可观”,即强调其文辞的工巧与文学价值。

  2. 词语结构
    该词为偏正结构:“辞”指文辞、语言,“藻”原指水草,引申为修饰、美化。组合后意为“修饰文辞的华丽词句”。

  3. 使用场景

    • 正面运用:用于形容文章语言优美,如“辞藻华美”。
    • 负面批评:若过度堆砌则可能被指“玩弄辞藻”,如《儒林外史》批评滥用典故导致文意失真。
  4. 相关对比
    与“词藻”通用,但部分文献(如清代《词藻》)将其作为独立术语,特指对唐宋词句的品评标准。

英文对应词:flowery language / ornate diction。
建议在写作中根据语境平衡辞藻的使用,避免因过度修饰影响内容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八戎碧纱草莽搥胸跌脚崔莺莺寸肠大宾大脑殻倒板倒插门滇池癫狂低标号方古反迕干符坤珍觥酧涸旱诃谏黄晖江稻间隙焦距戒谕机构荆棘丛生寄栖羁缨来婆良讯灵童买易盲人说象庙殿米盐迁贸牵束怯畏轻如鸿毛情属岨谷钑戟扫眉才子身体锻炼首面素帐探照灯推任温煗窝窝蹩蹩五恭五盐五政芗脯乡气巷野消磨小儒逍遥楼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