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辞命的意思、辞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辞命的解释

辞令。《周礼·秋官·大行人》:“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七岁属象胥,諭言语,协辞命。”《孟子·公孙丑上》:“我於辞命,则不能也。”《明史·李善长传》:“ 善长 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嫺於辞命。”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七》:“ 春秋 之时,会盟征伐交错,而唯辞命是赖。”参见“ 辞令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辞命”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外交场合中应对得宜的言辞或文书,尤其强调其作为使命传达工具的功能性。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辞命(cí mìng

指古代诸侯国之间遣使往来时,使者所传达的外交辞令或文书。其核心在于通过精炼得体的语言完成外交使命,既体现礼节,又维护国家利益。

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1卷,第3页:

“辞命:古代列国交往的辞令。”


二、字源与结构解析

  1. “辞”:

    本义为诉讼的供词(《说文解字》:“辞,讼也”),引申为言辞、文辞,强调表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2. “命”:

    指命令、使命(《说文解字》:“命,使也”),此处特指外交任务。

    合成词义:为完成特定使命而精心组织的官方言辞。

    来源: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32页“辞”字条、第1024页“命”字条。


三、作为文体的特征

在古典文学中,“辞命”被视为一种实用文体,需具备:


四、历史语境中的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辞命”直接影响国家存亡。例如:


五、现代延伸意义

现代汉语中,“辞命”可泛指正式场合中严谨得体的表述,如外交公报、官方声明等,仍保留“使命性”与“规范性”的双重特质。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215页“辞令”条(注:“辞命”为古语,今多用“辞令”)。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古典文献、文字学及文体学权威工具书,内容符合学术规范。因词典为纸质出版物,无法提供链接,标注来源信息供读者溯源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辞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具体分析:

一、核心含义:辞令(外交或应对的言辞)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外交场合中使用的语言技巧或应对策略,强调言辞的得体性与协调性。

  2. 古籍例证

    • 《周礼·秋官·大行人》提到周王通过“协辞命”来协调诸侯国关系。
    • 《孟子·公孙丑上》中,孔子自谦“我於辞命则不能也”,表明对言辞能力的重视。

二、特殊语境:宁死不屈(存疑释义)

使用建议
在古文阅读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涉及外交、辩论等场景,通常指向“辞令”义;若涉及气节表达,需谨慎考据是否属于特殊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邦君包乘制忭幸曾国藩赤虬垂芒春曹出注黨羌盗弄德几点校动秤儿方溃发莹府库负期恭俭癏官光针鬼力圭影郝钟和顾河汉江淮鹤脑侧訇咚画舡将卫醮坟记目警道经史百子精算尽世儿峻崿聚足宽粹蜡钗子栗犊浏亮留使蛮鼓牵缠起功其如觑问人生如朝露软耳牲牲设主人食味台驭通文达礼挽辞王朝危拔危几罅缝小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