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仆从的鬼。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鬼力,且留下,等我见 阎君 去。”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一折:“鬼力将过弓箭来者。”
“鬼力”是元明时期戏曲文学中常见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作为仆从或差役的鬼卒,常见于元杂剧的台词中,用于表现阴间或神话场景中的鬼怪角色。例如:
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该词,主要作为古典文学研究的对象。其含义单一,无引申义或歧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戏曲文本中的用法,可参考《元曲选》等古籍或相关研究文献。
鬼力是一个中文词汇,它描述了超自然力量和灵性的能力。它与鬼神、邪恶、神秘和超自然现象有关。鬼力可以指代神话中的鬼怪力量,也可以指代人或物体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
鬼力的拆分部首是鬼(4画)和力(2画)。鬼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首,表示与鬼有关的事物;力部表示力量和能力。鬼力共有6画。
鬼力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中国文化中,鬼是超自然力量的象征,同时也代表一种神秘和神奇的存在。鬼力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鬼力」。
在古代,鬼力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一种古时候的写法是「鬼勵」。这种写法强调了鬼力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意味。这种古代写法也体现了人们对鬼力的敬畏和追求。
1. 他具有鬼力般的速度和力量,轻松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2. 这个地方充满了鬼力,让人感到神秘而不安。
1. 鬼怪力量
2. 鬼力超乎寻常
3. 鬼力勇气坚毅
1. 神秘力量
2. 超自然力量
3. 邪恶力量
1. 正能量
2. 光明力量
3. 正义力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