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被攻破。《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士奋而先,贪虏获也。今城危拔,不可许降以孤士心。”《旧唐书》作“垂拔”。
“危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释义
指“将被攻破”,多用于描述城池、防御工事等处于即将失守的危急状态。
词源与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东夷传·高丽》中的例句:“今城危拔,不可许降以孤士心。”。在《旧唐书》中,相同语境下使用了“垂拔”一词,可视为同义表达。
字义分解
同义词与关联词
类似表达包括“垂拔”“危殆”等,均强调事物临近崩溃的状态。
若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相关研究,可参考《新唐书》《旧唐书》等历史文献。
危拔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危和拔。
危拔的部首分别是:卩(jié)和扌(shǒu)。
危的部首是卩,它表示厄运、危险的意思。
拔的部首是扌,它表示手,表示拔出的动作。
危拔的字形源于《说文解字》,意为危险挺立、屹立或拔起,形容危险至极且坚强顽强抵抗的意志。
在繁体字中,危拔的写法为:危拔。
在古代,危拔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汉时期的金文中,危拔的形状是类似于人的形象,双手向上伸展。而在楷书中,危拔的形状则更加简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危拔这个词的用法:
1. 他在山上危拔的岩石上站了很久。
2. 面对危险,他危拔雄心壮志。
危拔这个词可以与其他字组成不同的词汇:
1. 危险:形容有可能导致危害或损失的情况。
2. 高拔:指高耸出众、突出的意思。
危拔的反义词是平稳,表示安全和稳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