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赐帛的意思、赐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赐帛的解释

(1).赏给布帛。《汉书·文帝纪》:“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 唐 王维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诗:“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綃人。”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三经宏博》:“先是 荆国 王安石 尝赋诗试闈中云:‘当时赐帛倡优等,今日抡才将相中。’”

(2).谓皇帝敕令臣下自缢。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烧坏》:“其母恨 礼 甚,又诣刑部,请照 陶和气 例,凌迟后焚尸扬灰。有旨赐帛,而 噶礼 又贿嘱帛繫未絶时,即行棺殮。”《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幸是天恩浩荡,念他薄薄的有些军功,法外施仁,加恩赐帛,令他自尽。”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赐帛”是一个历史语境丰富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赐帛”最初指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或特定群体赏赐布帛的行为。帛是古代珍贵的丝织品,这类赏赐既体现物质奖励,也象征荣誉表彰。例如:

二、延伸含义

在特定历史情境下,“赐帛”被赋予特殊含义:

  1. 敕令自缢的委婉说法
    清代文献中,“赐帛”指皇帝命令臣子用白绫自尽,属于一种保留体面的死刑方式。例如:
    •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官员噶礼被“赐帛”后贿赂执行者提前入殓;
    • 《儿女英雄传》提到官员因罪被“加恩赐帛,令其自尽”。

三、字义分解

四、使用场景

  1. 褒奖功绩:常见于表彰忠臣、孝子或高龄老人;
  2. 政治刑罚:多出现于明清史料,反映皇权对臣子的生杀予夺。

注意:现代语境中,“赐帛”的第二种含义已极少使用,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若涉及历史研究,建议查阅《汉书》《清史稿》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赐帛这个词源自古代中国,是一种礼物或馈赠的形式。它由“赐”和“帛”两个字组成。 - 部首和笔画:赐的部首是贝,笔画数为12;帛的部首是巾,笔画数为12。 - 来源:赐帛最早出现在《诗经·豳风·丘中有麻》中,意为赐予他人帛布。 - 繁体:赐帛在繁体中仍然保持相同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 - 古时候汉字写法:赐帛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比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义仍然保持一致。 - 例句:他父亲赐帛给他作为生日礼物。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 - 赐予:表示给予或赠送。 - 帛布:古代常用的丝织物之一。 - 馈赠:表示送礼或赠送。 近义词和反义词: - 近义词:赐与、授予 - 反义词:索取、剥夺 段落标题请参考下文给出的示例。希望这些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阿措摆荡擘两分星不舍得残编裂简层穹察颜观色澄空晨精出路倒悬达占跌脚捶胸帝君洞豁繁会風馳電逝分庭伉礼诡崛鼓溜溜黑糊糊潢井黄同纸懽喜呼天结客金悬击破酒评鲁赵絶望麇窜隽壮沮抑乐善好义里君令閤礼衣明亮囊底智怒浪篇秩钳噤钱质轻脃琼爵三藐三菩提嗜酒成性霜分水龙吟水文表水雾宿士桃李之馈铜乐队握瑜怀玉五禅五楘无置锥地巷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