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赐帛的意思、赐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赐帛的解释

(1).赏给布帛。《汉书·文帝纪》:“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 唐 王维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诗:“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綃人。”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三经宏博》:“先是 荆国 王安石 尝赋诗试闈中云:‘当时赐帛倡优等,今日抡才将相中。’”

(2).谓皇帝敕令臣下自缢。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烧坏》:“其母恨 礼 甚,又诣刑部,请照 陶和气 例,凌迟后焚尸扬灰。有旨赐帛,而 噶礼 又贿嘱帛繫未絶时,即行棺殮。”《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幸是天恩浩荡,念他薄薄的有些军功,法外施仁,加恩赐帛,令他自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赐帛是古代中国君主赏赐丝织品(帛)给臣民的一种礼仪行为,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解释 “赐”指上对下的给予,含恩惠性质;“帛”是丝织物的总称,在先秦文献《周礼·天官·冢宰》中已有“帛贡”记载,代表贵重物资。两字组合体现物质与荣誉的双重嘉奖。

二、历史演变

  1. 周代:赐帛见于《仪礼·觐礼》,作为诸侯朝觐天子的回礼,具政治象征意义。
  2. 汉代:据《汉书·文帝纪》载,文帝曾“赐天下孤寡布帛”,转化为社会福利措施。
  3. 唐代:《唐会要》记录赐帛用于奖励孝悌、节妇等道德楷模,强化儒家伦理。

三、文化象征 作为“五赐”制度(车马、衣服、乐则、朱户、弓矢)的组成部分,赐帛在《礼记·王制》中被纳入等级礼法体系。丝帛因其制作工艺复杂,成为身份地位的物化符号。

四、文献佐证 《汉语大词典》释为“赏赐布帛”,《春秋左传注疏》记载晋文公“赐帛千匹”于功臣。考古发现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亦有“赐衣帛”的律令条文。

五、社会功能

  1. 经济层面:调节财富分配,如《管子·轻重篇》所述“散积聚,调高下”
  2. 政治层面:巩固统治权威,明代丘濬《大学衍义补》称“赐予所以劝功”
  3. 礼仪层面:构成朝贡体系的重要环节,见《大唐开元礼》宾礼篇

网络扩展解释

“赐帛”是一个历史语境丰富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赐帛”最初指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或特定群体赏赐布帛的行为。帛是古代珍贵的丝织品,这类赏赐既体现物质奖励,也象征荣誉表彰。例如:

二、延伸含义

在特定历史情境下,“赐帛”被赋予特殊含义:

  1. 敕令自缢的委婉说法
    清代文献中,“赐帛”指皇帝命令臣子用白绫自尽,属于一种保留体面的死刑方式。例如:
    •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官员噶礼被“赐帛”后贿赂执行者提前入殓;
    • 《儿女英雄传》提到官员因罪被“加恩赐帛,令其自尽”。

三、字义分解

四、使用场景

  1. 褒奖功绩:常见于表彰忠臣、孝子或高龄老人;
  2. 政治刑罚:多出现于明清史料,反映皇权对臣子的生杀予夺。

注意:现代语境中,“赐帛”的第二种含义已极少使用,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若涉及历史研究,建议查阅《汉书》《清史稿》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如新巴马子班朝罢弱备警鄙讯长赢初初储副存心积虑定场钉铨鹗心鹂舌阏制烦乱氛雾忿性供待旱獭假分数謇傲降喻角材机坊讥谏惊魂未定吉庆酒力钧礼看作魁昂袴筒腊茶联踡令状留笺柳绒乱患鸾骞鹤舞密觇米罕蜜醴密立根油滴实验穆穆泮林偏偏屏着情报局时忌鼠撺狼奔数学斯里兰卡四时田园杂兴的朗诵踏车温重崄阨向时仙霞岭虾腰遐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