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嶮阸 ”。险要;险阻。《释名·释州国》:“ 益州 。益,阨也,所在之地嶮阨也。”《后汉书·陈蕃传论》:“驱驰嶮阸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
“崄阨”一词的写法可能存在混淆。根据现存文献,更常见的写法应为“迍阨”或“迍厄”,表示灾难、挫折或困境,属于古汉语词汇。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迍阨”由“迍”(zhūn,困顿)和“阨”(è,阻塞、险要)组合而成,指人生或环境中的艰难险阻,如《北齐书》中“频遭迍厄”即形容屡遭磨难。
近义词
困厄、灾厄、坎坷、险阻。
反义词
顺遂、亨通、坦途、安泰。
用户提到的“崄阨”可能是“险厄”的异体写法(“崄”为“险”的异体字),指地势险峻或处境危险。例如:
若需进一步区分具体语境,建议结合上下文或提供更多文献例证。
《崄阨》(xiǎn à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高山或巍峨的山峰。它形容山势雄伟壮观,给人以庄严和崇高的感觉。
《崄阨》的部首是“山”字旁,表示与山相关;它共有13个笔画。
《崄阨》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出现在汉代。它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山脉的形态与特征的观察和描绘。
《崄阨》的繁体字为「嶮闢」。
在古时候,汉字《崄阨》的写法和现代稍有不同,整体呈现更加古朴的形态。具体写法可以参考古代字典或古籍。
1. 山势险峻,这座崄阨如同一座天然的屏障。
2. 沿途风光壮丽,我们经过了几座崄阨。
组词举例:崄岭(xiǎn lǐng)、险崄(xiǎn xiǎn)等。
近义词举例:巍峨(wēi'é)。
反义词举例:平坦(píng tǎn)。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