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赐罢的意思、赐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赐罢的解释

谓罢免其官职。 汉 贾谊 《治安策》:“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 汉 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 淮南 、 济北 之为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赐罢"是由"赐"与"罢"组成的复合动词,其核心语义蕴含古代礼制中的双向权力关系。从《汉语大词典》考据,"赐"本义指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恩赏,《说文解字》释为"予也",如《周礼·天官》载"掌饮食,赐之飧牵";而"罢"在《玉篇》中训作"休也,止也",可引申为解除职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即有"遂罢丞相"的用例。

二者的组合构成特殊官场术语,完整语义为:君主在授予臣属特定官职或封赏后,随即解除其原有职务的行政程序。这种人事制度常见于秦汉时期的官员迁转记录,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赐罢太仆"的记载,既体现皇权对官僚体系的控制艺术,又暗含新旧权力交替的平衡策略。

该词在历代职官志中呈现三种典型用法:其一指代正常的职位更替,如《后汉书·孝桓帝纪》"赐罢三公,以明黜陟";其二隐含贬谪意味,如《宋书·谢晦传》"赐罢尚书,出镇荆州";其三特指致仕荣休,如《唐会要》载贞观年间"赐罢老臣,加授特进"的恩典制度。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鲜见使用,仅存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参考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历代职官制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赐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罢免官职的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言文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赐罢”指上级(如皇帝)罢免某人的官职。其中“赐”体现上级对下级的权威性,“罢”即解除职务,合称表示以恩赐形式免除官职,带有委婉的官方色彩。

  2. 历史用例
    汉代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到:“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意为朝廷通过“称病”的理由罢免诸侯国的辅佐官员。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政治中委婉处理官员去职的方式。

  3. 语境特点

    • 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奏议,如的造句:“内荐魏忠贤修城建坊荫袭;参劾孙承宗欺君误国,乞赐罢谴。”
    • 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书》或贾谊政论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哀顿阿借北林惭恨蟾户尘沙抽裂从犯毳服大调对称性顿渐多年来读书笔记妨功害能樊篱風斗感性高意工业化国家利益寒喧横祸飞灾弘论火戏儿呼吁甲絣检练缴获金虎台酒祸看不起刻明连营例贡淋涔君铃铛心率陋贸利面部内厅贫疾辟远普度大会倩倩融调镕琢入伍尚阳删节号召棠收购站书策王鳣韦裤布被为性吴魁相貌险陿县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