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明的意思、刻明的详细解释
刻明的解释
犹严明。 宋 范仲淹 《宋故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神道碑铭》:“人尚刻明,我质而平。”
词语分解
-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
- 明的解释 明 í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清
专业解析
"刻明"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表达,其含义可以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刻”与“明”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并结合实际使用语境。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解释:
一、 分字释义
-
刻 (kè):
- 基本义: 用刀子在竹、木、玉、石、金属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或痕迹。(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引申义:
- 时间单位: 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
- 形容程度深: 如“深刻”、“刻苦”。
- 形容不厚道、苛严: 如“刻薄”、“苛刻”。
- 片刻,短时间: 如“顷刻”、“立刻”。
- 同“克”,限定(日期): 如“刻期完工”。(参考:《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
明 (míng):
- 基本义: 光亮(与“暗”相对)。
- 引申义:
- 清楚;清晰: 如“明白”、“明显”、“黑白分明”。
- 公开;显露在外(与“暗”相对): 如“明说”、“明码标价”。
- 懂得;了解: 如“深明大义”。
- 视觉;眼力: 如“失明”。
- 次(专指日、年): 如“明日”、“明年”。
- 朝代名。
二、 “刻明”的合成词义
“刻明”通常作为一个状中结构的短语或复合词使用,其中“刻”修饰“明”,核心含义在于“明”。结合两字的含义,“刻明”主要有以下两层意思:
-
(用刀等)清晰地雕刻或刻写出来:
- 这是最接近字面意思的解释,强调通过雕刻的动作使文字、图案等清晰地显现出来。
- 例句参考: “石碑上刻明建桥年代及捐资者姓名。”
- 释义依据: 此义项融合了“刻”的“雕刻”义和“明”的“清晰”义。
-
明确地规定、标明或记载(常带有时间限定或清晰无误的含义):
- 这是更常用且抽象的含义。这里的“刻”取其“限定(日期)”或“(程度)深”(引申为强调、突出)的意味,“明”取其“清楚”、“公开”的含义。合起来指非常清晰、毫不含糊地规定、说明或记录下某事,尤其常涉及时间、条款、标识等。
- 例句参考:
- “合同条款中刻明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告示牌上刻明:‘开放时间:早8点至晚6点’。”
- “古籍扉页刻明刊印书坊及年代。”
- 释义依据: 此义项融合了“刻”的“限定/程度深”义和“明”的“清楚/公开”义。
“刻明”的核心含义在于通过某种方式(尤其是书写、雕刻或明确规定)使信息变得清晰、明确、不容置疑。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 当涉及实物雕刻时,指清晰地刻写出来。
- 当涉及抽象的规定、说明、记载时,指明确地规定、标明或记载,常带有强调清晰度和确定性的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商务印书馆.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2012). 汉语大词典 (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刻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严明,多用于形容态度或法度的严格、明确。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范仲淹的《宋故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神道碑铭》:“人尚刻明,我质而平。” 这里的“刻明”指处事严谨、公正严明,强调原则性与明确性,与“质而平”(质朴平和)形成对比。
-
词义解析
- 刻:本义为雕刻,引申为“严格、深刻”;
- 明:指清晰、明确。
二字组合后,整体含义偏向严格而明确的标准或态度。
-
注意其他解释的争议
部分网络资料(如、5)提到“刻明”有“恣意欢乐”的释义,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或现代网络衍生义,需谨慎对待。
-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选用“严明”“严谨”等替代词。
建议参考权威古籍或词典(如、4来源)以获取准确释义,避免受非权威解释影响。
别人正在浏览...
按堵如故板箱杯水之敬便宜货秉戒稠沓春坊大冯小冯道路侧目得马生灾邓家铜山殿庭第名定时跑队歌阿世放纷放赖工用乖贰关役横祸回顔胡客皎如日星假造进奉金鼓齐鸣静悟禁膳决断如流浏溧立约人利嘴龙据乱嗣抡择明备目光炯炯逆数气冲霄汉钦产锓画日侧入阳商行商品流通拾余唾水渚书粮説话答礼儿疏食饮水肆淫停板挺触脱躧五权无质先条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