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扎营相连。《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帝闻 备 兵东下,与 权 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餘里。”《北史·宇文护传》:“ 护 连营渐进,屯军 弘农 。”
(2).指连绵不绝的营寨。 唐 李白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诗:“ 函谷 絶飞鸟, 武关 护连营。” 清 王省山 《秣陵纪事》诗:“沿江数十里,连营高垒起。”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贯索九星在其前,贱人之牢也……一曰连营,一曰天牢,主法律,禁暴强也。”
“连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
指军队在驻扎时营寨相互连接,形成连续布局。这一用法常见于历史军事描述,例如:
泛指规模庞大、连绵不断的军营或防御工事。例如:
古代天文学中指代星宿名称。据《晋书·天文志》记载,“贯索九星”中的“连营”象征“天牢”,与法律、刑罚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诗句背景,可参考《三国志》《晋书》等史书或相关诗词解析。
连营(lián yí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连(lián)和营(yíng)。
连(lián)是一个形声字,它的部首是“辶”,总笔画数为8。连(lián)表示连接、串联的意思。
营(yíng)也是一个形声字,它的部首是“⺻”,总笔画数为15。营(yíng)表示军队、营地的意思。
《连营》一词来源于军事用语,原指在战斗中将连队之间相互连成一片,形成连续的战斗阵线。后来引申为各类连续的集团之意。
在繁体字中,《连营》的书写稍有不同,连(連)的部首是“辵”,营(營)的部首是“火”。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连(连)的写法略有差异,字形更为简单。而营(营)的古字写作“営”,演变至今的字形。
例句:
1. 他们军队连营进攻敌方的阵地。
2. 这家公司有连营店铺,遍布全国各地。
组词:连续、连贯、连结。
近义词:连续、连接、串联。
反义词:中断、分离、间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