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刍菽的意思、刍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刍菽的解释

亦作“ 芻叔 ”。即刍豆。《管子·轻重乙》:“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芻菽,五乘者有伍养。”《庄子·列御寇》:“衣以文绣,食以芻叔。”《魏书·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刍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籍引用:

    • 《管子·轻重乙》:“三乘者有芻菽,五乘者有伍养。”
    • 《庄子·列御寇》:“衣以文绣,食以芻叔(同‘菽’)。”
    • 《魏书·卢昶传》中以“甘彼芻菽”比喻忍辱负重的生活状态。
  2. 引申含义:

    • 在古文中常象征卑微或简朴的生活条件,如宋代谢翱诗“被绣饱刍菽”暗指表面光鲜却无实际价值的境遇。

三、相关拓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管子》《庄子》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刍菽(chú shū)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草料和豆子。下面我们来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笔画: 部首:刍(chú)是由“刀”和“禾”组成,表示草料。菽(shū)是由“艹”和“受”组成,表示豆子。 笔画:刍菽一共由11个笔画组成,其中刍有4个笔画,菽有7个笔画。 刍菽一词的来源较为古老。在《说文解字》中,刍菽的解释为“剩食者自守粒”,即指饲养家畜时剩余的草料和豆子。它们被视为食物的来源,用于喂养牲畜和人类,并且是非常重要的农业资源。 在繁体字中,刍菽的写法仍然是刍菽,并没有发生改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刍菽在历史上一直以相似的形态存在。 以下是一个关于刍菽的例句:爷爷养了许多牛和羊,每天都要给它们准备好新鲜的刍菽。 关联的组词有:豆子、草料、植物、农田、农业等。 刍菽的近义词可以是:草豆、菘豆、草料等。 刍菽的反义词可能是与草料和豆子相对的概念,如肉类食物、农田作物等。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僧祇劫白剧白首齐眉闭合思过闭门酣歌不学鸱彝子出水芙蓉翠粒肚当吨—公里防卫过当费力風徽风炉孤负过去嚎哭哗世动俗火畜嘉谋疆陇颉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玑璿开小竈看风使舵科业烂发连脚陵弊柳安漏眼不藏丝屡骄密稠奇画庆阀全交权藉去梯辱贱如振落叶蛇矛食利逝鸟帅台瞚瞚鉥心刿目体积嚏喷秃丁推任讬乘后车痿疾微闻霞槛鰕笼陷冰丸相容席丰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