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接竈的意思、接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接竈的解释

迎接灶神。我国民间旧俗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送灶神归天庭禀事,谓祭灶或祀灶;于除夕或新春元日将灶神接回,谓接灶。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归而盥沐,祀祖祀神接灶。”《直隶志书·平谷县》:“元旦五更初起,灶前先具香烛,谓之接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接竈(jiē zào)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祭祀活动,指迎接灶神(灶王爷)重返人间的仪式,通常与“送灶”习俗相对应。根据《中国民俗大辞典》记载,接竈一般于农历除夕或正月初四举行,民众在灶台张贴新神像,供奉糕点、果品等祭品,并燃香叩拜,寓意迎接灶神回宅监察人间善恶,祈求新年家宅平安、衣食丰足。

从仪式内涵分析,《汉语大词典》指出,“接”含“迎候”之义,“竈”即“灶神”,该习俗源于古代对火的崇拜与家庭守护神信仰的结合。民间认为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至二十四升天述职,至除夕或初四返回,故需通过接竈仪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与祈福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节令风俗文化》中强调,接竈的具体时间存在地域差异:北方多选除夕“迎神”,江南部分地区则延续“送神三日,迎神四日”的传统,于正月初四进行,体现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网络扩展解释

“接竈”是我国传统民间习俗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具体指在特定时间迎接灶神回归的祭祀活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接竈”即迎接灶神(也称灶王爷)的仪式。古人认为灶神掌管家庭饮食、监察善恶,每年需上天庭向玉帝汇报人间情况,因此需通过“送灶”与“接竈”的礼仪完成神明的往返。

  2. 时间与流程

    • 送灶: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举行,焚香祭拜后将灶神像焚烧,象征送其上天。
    • 接竈:在除夕夜或正月初一(新春元日)重新张贴灶神像并供奉,寓意将神明接回人间,继续护佑家庭。
  3. 文献依据
    清代文献如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记载:“除夕祀祖祀神接灶”,《直隶志书·平谷县》也提到元旦五更“灶前具香烛接灶”,说明该习俗在清代已广泛流传。

  4. 象征意义
    这一习俗融合了祈福、感恩与敬畏,反映了古代民众对家庭平安、五谷丰登的朴素愿望,同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信仰。

当前,“接竈”作为传统年俗的一部分,在部分地区的春节活动中仍有保留,但具体形式可能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

安谛宝盒鹎鵊雨楚害畜妻单丁电子亚层蚪峰队日菲食肥田俯临高迥工正豪友黄姑蕈回崖贱相较争解扣儿襟度精湿机势积意抗疏敛辔联席会议黎孑离易历指虏略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满虚卯眼那能扑楞墙板卿大夫荏苒濡浃入监油润辞三苏扇贝烧劫沈没誓盟述而不作四斗五方叟叟绥徕梯次通旅五贤鹜行闲正孝帘小人书笑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