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乐德的意思、乐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乐德的解释

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郑玄 注:“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 唐 皮日休 《九夏歌九篇》之四:“麟之仪仪,不縶不维。乐德而至,如宾之嬉。凤之愉愉,不篝不笯。乐德而至,如宾之娱。”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乐语孤传为诗。诗抑不足以尽乐德之形容,又旁出而为经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乐德的释义

“乐德”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语,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古代典籍记载两方面理解:

  1. 字面构成与基本义:

    • 乐 (yuè): 本义指音乐,引申为和谐、愉悦。
    • 德 (dé): 本义指道德、品行、修养。
    • 结合义: “乐德”字面上可理解为“音乐的品德”或“蕴含于音乐(或由音乐所体现)的道德”。它强调音乐并非单纯的娱乐,而是承载着道德教化功能。
  2. 古代典籍中的专指义(核心含义):

    • 在儒家经典《周礼》中,“乐德”是一个专门的术语,特指音乐教育(乐教)所要培养的六种德行之一。
    • 出处: 《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这是“乐德”最权威、最经典的出处。
    • 具体内涵: 这里的“乐德”并非指音乐本身的品德,而是指通过音乐教育(乐教)所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即培养国子(贵族子弟)具备“中、和、祗、庸、孝、友”这六种美德。
      • 中: 指内心正直、不偏不倚。
      • 和: 指性情平和、与人和谐。
      • 祗: 指恭敬、庄重。
      • 庸: 指有常、守规矩。
      • 孝: 指孝顺父母。
      • 友: 指友爱兄弟(或泛指友爱他人)。
    • 引申与关联: “乐德”体现了儒家“礼乐教化”的核心思想,认为音乐(雅乐)具有陶冶性情、涵养道德、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音乐的风格(如中正和平)被认为与人的德行修养密切相关。因此,“乐德”也常被理解为音乐所应具备的中正和平的道德属性,或者通过音乐修养所体现出的个人品德。

“乐德”一词,源于《周礼》,其核心含义是指古代乐教(音乐教育)所致力于培养的六种具体德行(中、和、祗、庸、孝、友)。它深刻反映了儒家思想中音乐与道德修养、社会教化紧密相连的理念,强调音乐不仅是艺术,更是塑造人格、维护伦理秩序的重要工具。广义上,它也可指音乐本身应具有的中正平道德属性,或指个人通过音乐修养所展现出的品德。

网络扩展解释

“乐德”一词的含义主要源于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伦理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指古代音乐教育倡导的六种品德,即中、和、祗、庸、孝、友。这六德出自《周礼·春官·大司乐》,郑玄注解为:

二、词义延伸

由“乐”(愉悦)与“德”(道德)组合而成,引申为在遵循道德规范时获得内心的快乐与满足。例如描述行善后产生的精神愉悦感。

三、应用场景

  1. 古籍语境:如唐代皮日休《九夏歌》用“乐德”形容礼仪中的和谐品德。
  2. 现代造句:常见于祝福语或文学表达,如“喜迁新居全家乐,德昭邻壑福气多”。

四、参考资料

可通过《周礼》原文或汉典网()查阅更详尽的古典释义,查字典()等平台提供现代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半升抱关执籥倍年辨驳徧见别无出路承印聪亮点册电化教学风禁干浴高明归客黄汗黄石老将帅讲主践临燋烽积栋极恶穷凶觐省磕磕可曾空食旷朗窾木辣丁文岚岫老山乐于廉空留马论甘忌辛马角生茫昧鸣鸠命氏囊封俳长迁法青蜺琼珶七贤过关图犬牙差互容情诗袋十停收兑疏襟顺事四学士繐屦素沫甜甘缃节香衖仙路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