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孱弱;怯弱。《梁书·殷钧传》:“小人无情,动不及礼,但禀生尪劣,假推年岁,罪戾所钟,復加横疾。”《旧唐书·文苑传中·陈子昂》:“且 蜀 人尪劣,不习兵战,一虏持矛,百人莫敢当。”
“尪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āng liè,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孱弱 或怯弱,既可指身体虚弱,也可指性格软弱。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词源与结构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词语演变,可参考《梁书》《旧唐书》相关章节。
尪劣(wāng liè)是一个汉字词语,常见于广东话中,意思是“做事拖拉、不努力或低效”的贬义词。下面将对它的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介绍。
尪(wāng)在《康熙字典》中是一个独立字,为“爿”字从“爿”自下作“夅”声,表示“强”;劣(liè)是由“刂”常用作字形的一部分,表示与刀相关的意义。
尪劣的来源是广东话中的俚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做事不积极、不尽职或效率低下。在繁体中,尪的写法是「㝻」,劣的写法是「劤」。
古时候的尪写作「㝻」,而劣则写作「劤」,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常见。古代的写法更加繁琐,与现代简化的字形相比有较大差别。
这个员工做事总是尪劣,经常拖延工期。
他对待工作的态度真的很尪劣,无法让人满意。
尪劣没有固定的组词形式,但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灵活搭配,例如尪劣工作、尪劣表现等。
与“尪劣”相似意义的词语有拖拉、敷衍、懒散等。
与“尪劣”相反意义的词语有敬业、主动、积极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