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木的意思、和木的详细解释
和木的解释
和,小笙,管乐器;木,柷、敔之类的打击乐器。借指高雅的音乐。 唐 薛存诚 《闻击壤》诗:“簣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
词语分解
- 和的解释 和 é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和谐;.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数学
- 木的解释 木 ù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呆笨:木鸡。
专业解析
“和木”一词属于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辞书的解释,其核心含义可归纳如下:
一、本义:和谐如木之德
指人的品性温和、柔顺、敦厚,如同树木般自然、质朴且具有中和之德。此义项强调内在修养与自然属性的契合。
- 来源依据: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释“和”为“相应也”,引申为和谐、协调;释“木”为“冒也,冒地而生”,象征生长与质朴。二者结合,喻指人秉性中正平和,如树木般顺乎自然之理。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明确收录“和木”词条,释义为“谓性情平和淳朴”。此释义代表了现代大型辞书对古义的权威归纳。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解释相关词义时,指出“木”常喻指质朴、敦厚,“和”与之结合,强化了温顺不争、顺应自然的品性特征。
二、引申义: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特定语境(尤其道家或生态思想萌芽中),“和木”可引申为人与树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或理念,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 来源依据:
- 《礼记·月令》相关注疏:古代典籍中虽未直接连用“和木”,但对“木德”(春季、生长、仁德)的推崇,以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保护理念,为理解“和木”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提供了文化背景。王力《古汉语字典》在阐释相关概念时,可佐证此文化内涵的关联性。
- 现代学者在阐释古典生态智慧时(如余谋昌《生态哲学》),常将“和”的理念与尊重自然万物(包括树木)相联系,可视作对“和木”古义的现代延伸解读。
“和木”的核心语义源于古汉语,主要指人的性情温和淳朴,如树木般自然敦厚(本义)。在更广阔的哲学或生态视角下,亦可理解为追求与树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引申义)。其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对古典文化的阐释中。
网络扩展解释
“和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作为成语的释义
-
基本含义
“和”指和谐、和睦,“木”指树木,组合后比喻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互助友爱,或事物间协调配合、相得益彰的状态。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家庭关系、团队合作等,例如“家庭成员和木共处”“同事间和木协作”。
-
延伸理解
该词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平衡,既体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暗含如树木般质朴、稳固的特质。
二、古代音乐术语
在唐代文献中,“和木”特指两类乐器组合:
- “和”:即小笙,属管乐器;
- “木”:包括柷、敔等打击乐器。
合称时代表高雅音乐,如薛存诚诗句“簣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即用此意。
三、作为人名的寓意
“和木”作为名字时:
- “和”:象征温和、谦逊;
- “木”:寓意正直、坚韧。
整体寄托了对个人品格兼具包容性与坚定性的期许。
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义:日常交流中多指和谐关系,文学或历史文本中可能涉及音乐术语,而作为姓名则侧重象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仙人軷祭抱疚摈抑差三错四乘顺水船遄飞舛误穿域呆窒大两定型碓房反左书法益抚操府史刚镞虢国夫人汉都汗青头白好玩赫爔候贺环环甲乙帐君卿唇舌聚议老背悔羸縢梁武鳞比灵轸露根没要没紧妙偈捧杯篷厂倾觞青史氏綦辙曲沼伤诋生衍社屋失传诗集首屈一指受土兔儿爷退省妄口魏科位于文王课下禄铦巧小道晓洽霄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