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醒悟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其子具以父言对 灵公 , 灵公 蹴然易容,寤然失位,曰:‘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又以尸諫,可谓忠而不衰矣。’”
“寤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ù rán,其核心含义为“醒悟貌”,即形容人突然觉醒、明白过来的样子。
词义解析
“寤”本指睡醒,引申为觉醒、领悟;“然”为状态助词。组合后表示从困惑或蒙昧中猛然清醒的状态,常用于描述思想、情感上的顿悟。
文献例证
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一》中记载:“灵公蹴然易容,寤然失位。”此句描绘了卫灵公因受触动而神色骤变、恍然醒悟,甚至失去常态的情景,生动体现了“寤然”的语境用法。
近义与反义
该词属古汉语用法,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近义词、反义词或更多例句,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注释。
寤然是一个中文词汇,拼音为"wù rán",意为"醒悟、忽然清醒"。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宀(ㄖ)和卩(ㄐ),其中宀表示房屋,卩表示印章。寤然的总笔画数为12画。
寤然一词可以追溯到《庄子·齐物论》中,原文为"谁知寤寐",后来形成了"寤然齐物"的词组。寤然一词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大致相同,只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字体有些许差异。
繁体字"寤"的写法为「寤」,其中包含了两个额外的筆劃,总共为14画。在繁体字中,"寤然"可写作「寤然」或者「悟然」。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听到那个故事后,寤然醒悟。
2. 她望着窗外的美景,忽然寤然觉醒。
3. 随着灵感的涌现,他寤然有了新的创意。
寤然的一些相关词语包括:
1. 悟性:指人的悟性、理解力。
2. 觉醒:意为从梦中醒来,亦表示心灵的觉醒、思想意识的清醒。
3. 清醒:指思维清晰,不受迷惑或困扰。
反义词为:昏迷、迷糊。
总结:寤然是一个表示醒悟、忽然清醒的词汇。它的拆分部首分别为宀和卩,总笔画数为12画。寤然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大致相同,繁体字为「寤」。在句子中的例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寤然的含义。与之相关的词语有悟性、觉醒和清醒,反义词为昏迷和迷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