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抵的意思、承抵的详细解释
承抵的解释
认罪抵命。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可不道一言既出,便有駟马难追,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
词语分解
- 承的解释 承 é 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 担当,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 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泽)。 继续,接联:继承。承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
- 抵的解释 抵 ǐ 挡,拒,用力对撑着:抵挡。抵制。抵抗。抵赖。 顶撞,冲突,矛盾:抵触。 代替,相当,顶替:抵押。抵偿。抵充。抵还(俷 )。 到达:抵京。抵临。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承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认罪后承担相应的抵命责任,即承认罪行并用生命作为抵偿。
- 单字拆解:
- 承:本义为“接受、承担”,引申为“认领(罪行)”。
- 抵:指“抵偿、抵消”,特指以命相抵。
二、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元代孟汉卿的杂剧《魔合罗》第四折:“可不道一言既出,便有驷马难追,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 此处描述的是司法场景,强调招供后不可反悔,需承担抵命后果。
三、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司法或文学作品中,表达对犯罪行为的终极责任认定,现代汉语已罕见使用。
四、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其注音为chéng dǐ,结构为独体字“承”与左右结构“抵”组合,但核心含义均指向“认罪抵命”。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承抵》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接受和还清债务。它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手和贝,分别表示动作和贝壳。根据笔画计算,它是一个五画字。
《承抵》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金融借贷制度的发展。当一个人接受借款时,他承诺将来还清债务,因此被称为承抵。
该词在繁体字中写作「承抵」,发音和意义都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中,《承抵》的写法与现在相似,没有显著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使用《承抵》的例句:小明向银行申请贷款,承诺在三年内承抵债务。
与《承抵》相关的组词可以包括「承诺」、「债务」和「负债」等。
近义词可以是「偿还」或「清偿」,它们都表示还清债务的意思。
反义词可能是「拒绝」或「推卸」,表示拒绝接受或推卸债务。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