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履的意思、麤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履的解釋

草鞋。《東觀漢記·茨充傳》:“民惰窳,少麤履,盛冬皆以火燎,足多剖裂, 充 令屬縣教民益種桑柘,養蠶桑織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麤履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麤”和“履”二字組成,其含義需結合字形與文獻用例綜合考釋:

  1. 字形與字義解析

    • 麤(cū):

      本義指粗劣、不精細。《說文解字·鹿部》載:“麤,行超遠也。從三鹿。”段玉裁注引申為“物不精也”。

    • 履(lǚ):

      本義為鞋子,《說文解字·履部》釋:“履,足所依也”,後引申為穿着、踐行等義。

  2. 複合詞本義

    “麤履”直譯為粗糙的鞋子,特指材質簡陋、未經修飾的鞋具。如《莊子·山木》中“衣弊履穿”的“履”即屬此類,強調樸素粗陋的穿着狀态(參考《漢語大詞典》“履”字條)。

  3. 文化引申義

    在文獻中常象征簡樸的生活态度或隱逸者的身份标識。例如《後漢書·逸民傳》描述隱士“麤衣惡食”,其“麤履”成為不慕榮華的符號化表達(參《古代漢語詞典》“麤”字用例)。

權威參考文獻:

(注:因古籍原典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紙質文獻通用版本信息;現代辭書可參考漢典國學大師的電子詞條,但釋義需以權威出版社紙質版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麤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詞義解釋
“麤”是“粗”的異體字,讀作“cū”,意為粗糙、粗劣;“履”指鞋子。因此,“麤履”即指用粗糙材料(如草、麻等)制成的鞋子,相當于“草鞋”。

文獻例證
《東觀漢記·茨充傳》記載,漢代百姓因生活貧困,冬季缺乏足部保暖的草鞋(“少麤履”),甚至用火烤腳導緻皮膚皲裂。後來茨充推廣桑柘種植和織履技術,改善了這一狀況。

補充說明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但核心含義始終與“粗制鞋履”相關。由于引用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字典》或《辭源》等工具書确認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白樊樓貶詞避妖圈暢舒宸傳除官鬥夫斷塞怼憾多方飛蝱風雲變態感宕宮房衮衣以歸谷神星含苴河清德頌黃庭堅混淆視聽奸利孑孑機行戟牙倦遊空臆羸毀禮經淩躍理絲論吐模山範水牛兵暖輿批紅判白劈哩啪啦旗地栖貧七言體犬馬之養曲旃三十六峯盛筵必散說語太和殿堂房讬號巍然不動握柄卧龍崗兀爾吳會五袴歌祥符賢述小毛析産邪卻吸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