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呆若木鸡的意思、呆若木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呆若木鸡的解释

[dumb as a wooden chicken;dumb struck] 脸上表情呆板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呆的神态

这个消息使他呆若木鸡

详细解释

《庄子·达生》谓 纪渻子 为国君驯养斗鸡,凡四十日乃成,“望之似木鸡矣”。因以“呆似木鸡”或“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楞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 罗荣统 呆似木鸡,一句话也説不出来。”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黄省三 (呆若木鸡,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 李先生 …… 李先生 ,我要活着。” 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亦作“ 呆如木鸡 ”。 鲁彦周 《廖仲恺》第六章八五:“那几个军人和财主,一个个呆如木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呆若木鸡”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经历了从褒义到贬义的演变,具体解释如下:

一、出处与原始含义

该成语最早出自《庄子·达生》,记载了纪渻子为君王训练斗鸡的故事。当斗鸡达到最高境界时,表现为“望之似木鸡”,即外表看似呆滞,实则精神内敛、沉稳冷静,能震慑对手不战而胜。此时的“呆若木鸡”是褒义词,形容内在修养深厚、不露锋芒的状态。

二、现代意义与用法

现代多用于贬义,形容人因恐惧、惊讶或困惑而发愣、反应迟钝的样子。例如:

三、词义演变

原本强调“收敛锋芒”的哲学含义,后因字面化理解,逐渐演变为描述“外表呆滞”的负面状态。这种转变与“难兄难弟”类似,反映了语言使用中对典故内涵的淡化。

四、使用注意

  1. 语境区分: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褒义(形容内在定力)还是贬义(形容发愣)。
  2. 搭配对象:多用于描述受突发事件冲击后的神态,如“听到消息后呆若木鸡”。

例句参考

“这个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他呆若木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若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庄子·达生》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呆若木鸡》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描述人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非常呆呆的样子,毫无反应和动作。下面来逐一解释其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该词可以拆分为四个部首:口、木、鸟、目。其中,「口」表示声音,「木」表示树木,「鸟」表示鸟类,「目」表示眼睛。该词总共有12个笔画。 《呆若木鸡》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种场景,故事中有一只鸡会站在树上的枝条上呆立不动,形状就像一块木头,因此被形容为「呆若木鸡」。这个词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不论是因为惊讶、害怕还是无聊,都表现得非常呆呆的。 在繁体字中,「呆若木鸡」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由于简化过程的不同,「呆若木鸡」的汉字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的构成和意义都是相同的。 一些例句可以用来说明「呆若木鸡」的使用方式,比如:他听到那个笑话后,就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与「呆若木鸡」相似的词语有:木讷、呆滞、呆板。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缺乏活力和反应。 与「呆若木鸡」相反的词语有:机敏、活泼、敏捷。这些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反应敏捷、灵活和有活力。 希望以上的回答可以满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爱民如子板板六十四豹尾班不能不禅説虫媒花绰路骑摧心大潮诞质掉过儿黻冕浮饰干枢高头大马革昊河漫滩后母黄帝冢火州讲咨教道脚路胶言假讬戒律劫取借饰惊叹不已畸羡沮洳场刻炼口乾舌焦了处纍卵两事家凌躐麟趾理顺龙脩鸾颠凤倒卵盐目目相觑浓密朴素唯物主义倾向性曲张塞上翁声家声饮说通肃振俗子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庭右铜币退让贤路微月吴兴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