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触冒的意思、触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触冒的解释

(1).抵触冒犯。《国语·周语中》:“且其状,方上而鋭下,宜触冒人,王其勿赐;若贪陵之人来,而盈其愿,是不赏善也。”《后汉书·朱浮传》:“ 魏公子 顾朋友之要,触冒强 秦 之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人触冒山寨,理合就戮,敢有他言!”

(2).冒着;接触。 宋 曾巩 《又祭亡妻晁氏文》:“若夫触冒川途,几数千里,使保清謐,则惟餘休。” 明 唐顺之 《告病疏》:“不幸臣有狗马之疾,往年秋冬之交触冒霜露,始自皮毛,转客臟胃,浸淫閼欝,壅而不散。” 清 俞正燮 《贞女说》:“ 勤 遇病丧没,邻比断絶, 旷 触冒经营,寻復病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触冒(chù mà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动词,主要含义指冒犯、冲撞,常带有不顾危险或禁忌而主动接触、抵触的意味。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指主动抵触、冒犯某种对象(如权威、礼法、自然力量等),强调行为带有风险或不当性。

例证:

“触冒霜露” —— 形容不避严寒险阻(《汉语大词典》)。

“触冒王法” —— 指公然违犯国家律令(《古代汉语词典》)。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三、古代文献用例

  1. 冒犯自然与权威

    “臣虽蝼蚁,敢触冒天威?”(《后汉书·郭陈列传》)

    释义:臣子谦称自身卑微,不敢冒犯帝王威严。

    来源:《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冲犯禁忌与戒律

    “比丘触冒女人,犯波罗夷罪。”(《四分律》)

    释义:僧人违戒接触女性,属重罪。

    来源:佛教律典《四分律》,大正新修大藏经。


四、佛教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在佛教戒律中,“触冒”特指身体接触异性的禁行,属严重破戒行为。如《梵网经》载:“不得触冒他人身体”,强调戒律的严格性(来源:佛教戒律文献)。


五、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触冒”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仿古语境或特定成语(如“触冒寒暑”),语义聚焦于主动挑战危险或禁忌,书面语色彩浓厚(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综合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佛教律典《四分律》(大正藏刊本)
  5.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触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ù mào,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抵触冒犯
    指言行举止不当,冒犯或得罪他人。例如《后汉书·朱浮传》提到“触冒强秦之锋”,即指冒犯强敌。该用法常见于描述人际冲突或礼节性冒犯的场景,如社交、职场沟通等。

  2. 冒着(风险);接触
    表示主动面对危险或困难,如“触冒霜露”指冒着寒冷天气出行。此含义强调主动承担风险的行为,常见于描述冒险或艰难环境下的行动。


二、使用场景与例证


三、近义词与扩展


总结来看,“触冒”兼具“冒犯他人”和“主动面对风险”的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安富尊荣白霫八字门楼禀明弼违常人常势嘲评差失逞能筹碗簇箔担不是缔搆逗硬犯治凤凰皁隶复合隔靴搔痒构造山固若金汤后起之秀怀恶画屏春虎视耽耽见睹降辇鯨鯊久悬不决沥肠孟陬湎乱密告暖壶拍案跑味批判现实主义披书圻父清遐侵欺秦铜壤虫人奴产子山高路远赏灯石阜诗工殊建孰视肆任送暖偎寒松滋侯同门屠噬往诲无二价诬奏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