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松滋侯的意思、松滋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松滋侯的解释

墨的戏称。《文房四谱·墨谱》引 文嵩 《松滋侯易元光传》:“ 易元光 ,字 处晦 , 燕 人也。其先号 青松子 ,颇有材干,雅淡清贞,深隐山谷不仕,以吟啸烟月自娱……尝与 南越 石虚中 (指砚)为研究云水之交,与 宣城 毛元鋭 (指笔)、 华阴 楮知白 (指纸)为文章濡染之友……世为文史之官,特詔常侍御案之右,拜中书监儒林待制,封松滋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松滋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爵位封号,属于县侯等级(侯爵中次于郡侯的一级),源自其封地名称“松滋”。以下是基于历史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爵位性质与等级

松滋侯属五等爵制中的“侯”爵,其封邑为“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一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侯爵分郡侯、县侯、乡侯等,松滋侯为县侯,食邑一般为数百至数千户,地位次于王爵和公爵,高于伯、子、男爵。


二、“松滋”地理来源

“松滋”原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属庐江郡。其名可能源于当地松树繁茂的自然特征或古地名传承。南朝刘宋时(5世纪),始见“松滋侯”作为封号出现,封地位于今安徽宿松县附近。


三、历史背景与著名受封者

  1. 南朝刘宋时期

    • 刘子房:宋孝武帝刘骏第六子,于大明七年(463年)被封为松滋侯。后因卷入政治斗争被废黜(《宋书·孝武帝十四王传》)。
    • 刘延之:南朝齐高帝萧道成之侄,因拥立之功于建元元年(479年)受封松滋侯(《南齐书·高帝十二王传》)。
  2. 后世沿用

    唐代以后“松滋侯”偶见记载,但多为虚衔或追赠,如宋代文人黄庭坚曾戏称毛笔为“松滋侯”,喻其书写之功(《文房四谱》)。


四、制度意义

松滋侯的册封体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结合:


五、参考资料

  1. 《宋书》卷八十·孝武帝十四王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南齐书》卷三十五·高帝十二王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汉书·地理志》庐江郡条(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文房四谱·笔谱》(北宋苏易简撰,收录于《四库全书》)

注:因松滋侯为历史专有名词,现代词典释义较少,以上内容依据正史记载及历史地理研究整理,未引用网络来源。如需深入考据,建议查阅原始史料或学术论著(如《中国历代职官辞典》《魏晋南北朝史》等)。

网络扩展解释

“松滋侯”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文学与历史背景综合解释:

一、文学雅称:墨的戏称

“松滋侯”是古代对墨的拟人化戏称,属于文房四宝的雅号体系。据文嵩《松滋侯易元光传》记载,墨被赋予“易元光”的姓名,并虚构其生平:其祖先号“青松子”,因材质雅淡清贞,被封为松滋侯,与砚(石虚中)、笔(毛元鋭)、纸(楮知白)并称“文房四侯”。这一命名体现了古人对文房用具的拟人化审美情趣。

二、历史封号与地名渊源

  1. 西汉侯国封号
    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徐厉因功受封“松滋侯”,封地位于今安徽省宿松县凉亭镇一带,称“松滋侯国”。后因战乱,东晋时期部分移民迁至湖北,保留“松滋”之名,形成今湖北松滋市的前身。

  2. 南朝宋宗室封爵
    南朝宋孝武帝第六子刘子房亦被封为“松滋侯”,属宗室爵位,与文房雅称无直接关联。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文学典故,可查阅《文房四谱》或《汉书·地理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衣必必剥剥波潮长右创收大饭店怠疑登明选公登山运动胴体烦峻饭数風吹浪打風雲月露符厌贡进功位骨董囊恒例合下手焄羶获得性免疫奖赏嫁赀界疆计费酒牀钜夫刻丝苛政猛于虎老仙长丽春园粝藿历家唳嘹陵折陆放翁买臣覆水绵布面诤明师木石拧劲儿女直字平县蒲姿颀晰七音荣熙撒手鐧烧羹饭圣神伸雪爽法署用擡帖天路王号逍遥游袭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