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君的意思、楮君的详细解释
楮君的解释
指纸。 宋 岳珂 《桯史·周梦与释语》:“士掷其报章於门而去。閽者白之,曰:‘正自乏楮君,就席以为室间书庋。’”
词语分解
- 楮的解释 楮 ǔ 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纸的代称:楮币。楮钱(旧俗祭祀时焚烧)。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君的解释 君 ū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对对方
专业解析
楮君是汉语中对楮树或由其树皮制成的纸张的拟人化雅称,源自古代文人的修辞传统。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文化内涵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楮树的拟人称谓
“楮”指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其树皮纤维为造纸原料。“君”是古代对人或事物的尊称。合称“楮君”即赋予楮树人格化尊称,常见于文人诗作。如宋代陆游《幽居》诗:“楮君新赐玉川铭”,以“楮君”代指纸张。
二、引申义:纸张的代称
因楮树皮为造纸重要原料,“楮君”成为纸张的雅号。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楮》载:“楮……其皮可造纸,故‘楮’亦为纸之别称”。此用法凸显古代造纸工艺与自然材料的关联,如:
- 楮先生:同义雅称,见唐代韩愈《毛颖传》以“会稽楮先生”喻纸。
- 楮币:宋元时期纸币称“楮券”,因其纸质原料得名。
三、文化意涵
“楮君”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房用具的崇敬:
- 文人精神投射:将书写载体人格化,体现“物我合一”的哲学观。
- 工艺溯源:强调纸张的天然本源,呼应“天人相应”思想。
- 语言美学:属“器物代称”修辞,与“管城子”(笔)、“石虚中”(砚)等并称文房四宝雅号。
典故补充: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称纸为“楮待制”,与“楮君”同理,均体现古代对纸的文化尊崇。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4册,第1283页)“楮君”词条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华书局点校本,卷36)
- 苏易简《文房四谱》(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
网络扩展解释
“楮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解释:
一、纸的代称(常见释义)
- 来源:楮树(构树)的树皮是古代造纸的重要原料,因此“楮”被引申为纸的别称。如宋代岳珂《桯史·周梦与释语》中记载:“正自乏楮君,就席以为室间书庋”,此处“楮君”即指纸。
- 其他别称:古人也用“楮先生”“楮知白”等雅称代指纸,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中“连楮为巨幅”即以“楮”代纸。
二、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特殊释义)
- 来源:据传古代有一位名为“楮木”的人,因品行高洁受人尊敬,后人以“楮君”比喻道德操守纯正者。不过这一说法在其他权威典籍中较少出现,可能属于地域性或特定文献中的引申用法。
综合说明
- 常见用法:“楮君”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代指纸,这一释义有明确的古籍引用和植物学依据。
- 特殊用法:比喻人的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可能存在争议或罕见性。
建议在阅读古籍时优先考虑“纸”的释义,若涉及人物品评则需进一步考证上下文。
别人正在浏览...
部队材木参狼羌嚵獠产难崇贵出会担心担仗等迹诋辩敷时拂衣官邪贵贱行牀河汉江淮赫蹄黄明胶花盆祸不单行降旛兼赢交际拒险扣住亏输灵素留下伦敦僇辱露薤慢朝牦旄面体谋图不轨陪话评注前功皆弃潜规堑山堙谷签收铅丸青春种散失蛇谷设建神牌摄影学寿安束手束脚调喉舌通隐土扶成墙乌匼无丝有线香楼小农奚冈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