箠策的意思、箠策的详细解释
箠策的解释
赶马的鞭杖。《淮南子·原道训》:“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术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衰制》:“夫法令者,人君之衔轡箠策也,而民者,君之舆马也。”
词语分解
- 箠的解释 箠 í 同“棰”③。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策的解释 策 è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鞭打:策马。鞭策。 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网络扩展解释
“箠策”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由“箠”和“策”组成,具体含义如下:
1.基本含义
- 本义:指赶马用的鞭杖,是古代驾驭马匹的工具。其中“箠”与“策”均指鞭子,但形制略有差异。例如:
- 《淮南子·原道训》提到“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术也”,说明过度使用鞭杖并非有效的驭马方法。
- 汉典指出“策”为“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而“箠”则可能指更简朴的竹制鞭杖。
2.引申含义
- 象征权力与治理:古代文献中常以“箠策”比喻统治或管理手段。如《潜夫论·衰制》将法令比作君主的“箠策”,民众则如“舆马”,强调用制度约束和引导。
- 激励与鞭策:现代汉语中,“鞭策”一词即源于此,引申为对人的督促或激励,如“自我鞭策”。
3.字形与构造
- 字形分析:
- “策”从“竹”,本义为带尖刺的竹制马鞭,后衍生出“计谋”“策略”等抽象含义。
- “箠”为竹字头,强调材质,与“策”组合后强化了工具属性。
4.文献用例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此处“策”即指马鞭。
- 元代戏曲《襄阳会》中“神机玅策”的“策”则指计谋,需注意语境差异。
“箠策”本义为驭马工具,后扩展至治理与激励的象征。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本义与引申义,避免与“策略”“计策”等抽象含义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二
箠策(cuī cè)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鞭子鞭打,惩罚。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zhú)部,右边是攵(pū)部。箠策的拆分笔画是11画,其中⺮部有6画,攵部有5画。
箠策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是用来表示指使、驱策的意思。后来,箠策逐渐演变成鞭打、惩罚的含义。在繁体字中,箠策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形态和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箠策的古代写法中,⺮部的部首形状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基本相同。虽然形态有所改变,但箠策的意义和用法在历史中一直保持不变。
下面是一些关于箠策的例句:
1. 教师严厉地箠策了捣乱的学生。
2. 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箠策等殴打手段进行惩罚。
3. 箠策只能用于纪律上的教育,不能随意使用。
一些与箠策相关的组词有:箠打、箠杖、策马、鞭策等。这些词语都与鞭打、指使、驱策等相关。
当然,对于箠策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我们可以通过同义词词典或反义词词典来进行查询,以找到适当的词语替代。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