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孟子 和 荀子 。分别为 战国 时期儒家两大学派的代表,故常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研夫 孟 荀 所述,理懿而辞雅。”
(2).指《孟子》和《荀子》二书。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汉 世诸子,《太玄》、《法言》,实不在《孟》《荀》下。”
“孟荀”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指孟子和荀子
两人均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但思想主张存在差异。
指《孟子》和《荀子》两本著作
作为儒家经典文献,两书分别系统阐述了两人的哲学思想。例如《孟子》中的“民贵君轻”思想,以及《荀子》中“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观点。
其他说明:
《孟荀》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孟”是指农历月份中的第一个月,也表示开始、开头的意思;而“荀”是指植物的一种,也可用来比喻人的性情、品德。
根据《辞海》的分类,可以将“孟荀”拆分为“子”和“艹”两个部首。其中,“子”是指与人相关的事物,而“艹”是指与植物相关的事物。
而从笔画的角度来看,“孟”字共有三笔,其中包括一画横、一画竖和一画横;而“荀”字则有八笔,包括一画横、一画竖、三画撇、一画捺、一画竖提和一画横。
《孟荀》一词最早出现在《毛诗·大序》一节中,用来形容孟子和荀子这两位古代哲学家,后来逐渐成为汉语中一个固定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孟”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而“荀”字的繁体写法为「薰」。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孟”字的写法稍有变化,原本“孟”字的上方为“月”字,表示月份的意思;而“荀”字的写法也有所区别,原本写作「蘊」,是指植物生长的状态。
1. 他是学界的孟荀,对于文化传承有着巨大的贡献。
2.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是我研究生涯的孟荀。
孟子、荀子、孟母三迁、盗跖孟嬴、荀彧
先生、贤人、圣贤、智者、大儒
庸人、愚者、小人、鄙人、无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