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孟荀的意思、孟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孟荀的解释

(1). 孟子 和 荀子 。分别为 战国 时期儒家两大学派的代表,故常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研夫 孟 荀 所述,理懿而辞雅。”

(2).指《孟子》《荀子》二书。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汉 世诸子,《太玄》《法言》,实不在《孟》《荀》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孟荀"是汉语中对战国时期两位著名儒家思想家孟子(孟轲)和荀子(荀况)的并称。这一合称主要源于他们在儒家学派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在后世被广泛比较和讨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 字面释义与人物指代

二、 核心思想简述与并称缘由 “孟荀”并称,主要因为两人同属儒家阵营,但核心哲学主张存在显著差异,后世常将他们作为儒家内部不同思想路线的代表进行比较:

  1. 孟子思想核心:
    • 性善论: 主张“人性本善”,人天生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即仁、义、礼、智的萌芽。强调通过内在修养(“尽心”、“知性”)和道德自觉来扩充善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孟子·告子上》,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 仁政王道: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统治者以德治国,重视民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暴政和兼并战争。《孟子·梁惠王上》
  2. 荀子思想核心:
    • 性恶论: 主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性生来就有好利、疾恶、耳目之欲等自然倾向,若顺其发展会导致争夺、残暴。强调“善”是后天人为(“伪”)的结果,即通过礼义法度的教化与约束得来。《荀子·性恶》,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 隆礼重法: 在强调礼义教化(“化性起伪”)的同时,也重视法律和制度的作用(“法者,治之端也”),主张礼法并用,建立社会秩序。其思想对后世法家有一定影响。《荀子·王制》、《荀子·性恶》
    • 天人相分: 提出“明于天人之分”,认为天(自然)有其运行规律(“天行有常”),人应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它(“制天命而用之”),而非盲目崇拜或依赖天意。《荀子·天论》

三、 “孟荀”并称的意义与影响 “孟荀”并称不仅指代两位具体的历史人物,更成为儒家内部两种重要思想倾向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孟荀”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 指孟子和荀子
    两人均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但思想主张存在差异。

    • 孟子(孟轲)主张“性善论”,强调仁政与道德自觉;
    • 荀子(荀况)提出“性恶论”,重视礼法教化与后天学习。
      二者虽同属儒家,却形成不同分支,故常被并称对比。
  2. 指《孟子》和《荀子》两本著作
    作为儒家经典文献,两书分别系统阐述了两人的哲学思想。例如《孟子》中的“民贵君轻”思想,以及《荀子》中“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观点。


其他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百尺百龄眉寿百马冰炭不同炉蔽体不大紧步晷材技尝炷褫魄抽苔篡人鹾咸雕虫小艺鼎足之势地窰多用鹅目飞淙封穴俯躬祔庙缟袂閤分鲠毅狗吃热尿乖迕悍诞豪忍横帐喝水轰嚷缓声甲藏用嘄蟧睽阔朗浄老实话连颠料鬼捩舵临阵蝼蝈年家子鸟帑旁议拼法平地一声雷切紧清诗清视倾邪食墨吐绚完郛王尊叱驭惋伤幄席嚣垢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