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诏的意思、傳诏的詳細解釋
傳诏的解釋
(1).傳達诏命。 唐 韓愈 《華山女》詩:“天門貴人傳詔召,六宮願識師顔形。” 宋 蘇轼 《贈寫禦容妙善師》詩:“紫衣中使下傳詔,跪奉冉冉聞天香。”
(2).傳達诏命的官員。《宋書·朱脩之傳》:“會 宋 使傳詔至, 脩之 名位素顯,傳詔見即拜之。彼國人敬傳詔,謂為‘天子邊人’。”《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元年》:“﹝ 謝朏 ﹞曰:‘有何公事?’傳詔曰:‘解璽綬授 齊王 。’” 胡三省 注:“傳詔屬中書舍人,出入宣傳詔旨。”
詞語分解
- 傳的解釋 傳 (傳) á 轉(僴 )授,遞:傳遞。傳輸。傳戒。傳統。言傳身教。 推廣,散布:宣傳。流傳。傳名。傳奇(a.中國唐代興起的短篇小說;b.中國明、清兩代盛行的長篇戲曲;c.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乎尋常
- 诏的解釋 诏 (詔) à 告訴,告誡: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诏書。诏令。诏谕。奉诏。遺诏。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傳诏”一詞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體現:
一、動詞含義:傳達诏命
指傳遞皇帝的诏書或口頭命令。例如:
- 唐代韓愈在《華山女》詩中描述“天門貴人傳詔召”,反映官員傳遞诏令的場景。
- 宋代蘇轼《贈寫禦容妙善師》提到“紫衣中使下傳詔”,描繪宦官傳達皇帝旨意的畫面。
二、名詞含義:傳達诏命的官員
特指負責傳遞诏令的職務,常見于南北朝至宋代:
- 《宋書·朱脩之傳》記載外國使臣對“傳诏”官員的敬重,稱其為“天子邊人”。
- 《資治通鑒》提到傳诏官屬中書舍人管轄,職責為“出入宣傳詔旨”。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唐代文獻,既體現皇權運作機制,也反映特定官職設置。其核心均圍繞“诏書傳遞”展開,動詞與名詞用法相輔相成,展現古代官僚體系的信息傳遞方式。
(注:因搜索結果權威性普遍較低,建議結合《宋書》《資治通鑒》等正史文獻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傳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傳诏(chuán zhào)是指傳達皇帝的诏令。诏令是皇帝發出的命令或指示,通常由朝廷官員傳達給各級官員或民衆,以執行或遵守。
拆分部首和筆畫
《傳诏》的拆分部首是“傳”和“诏”,分别屬于“傳”字的部首“傳”(chuán)和“诏”字的部首“讠”(yán)。筆畫數量為15畫。
來源
《傳诏》一詞源自古代中國官方用語,用于描述國家重要法令或命令的傳達過程。它是組合自“傳”和“诏”兩個字的,意味着将皇帝的意思傳達給下級官員或民衆。
繁體
《傳诏》的繁體字為「傳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有多種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傳诏》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些細微差别,但基本上還是由“傳”和“诏”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聽聞皇帝已經傳诏,命令我們立即納糧。
2. 你接到傳诏了嗎?如果有,請及時行動。
組詞
《傳诏》這個詞也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
1. 诏書(zhào shū):皇帝發布的正式書面命令。
2. 诏令(zhào lìng):皇帝頒發的法令或指示。
近義詞
與《傳诏》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
1. 發佈(fā bù):發布或宣布命令或消息。
2. 命令(mìng lìng):指示或要求人們執行的正式命令。
反義詞
《傳诏》的反義詞可能是一些與命令相對的詞彙,如:
1. 征詢(zhēng xún):征求他人的意見或建議。
2. 自由(zì yóu):指沒有限制或束縛的狀态。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