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单句 ”。亦作“ 单勾 ”。毛笔执笔法之一。 元 吾丘衍 《学古编》卷上:“写篆把笔,只须单勾,却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有不可意矣。” 清 段玉裁 《述笔法》:“古人知指之不能运臂也,是故使指顶相接以固笔……其以大指与食指也谓之单句。” 清 朱履端 《书学捷要》卷下:“单鉤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鉤向大指,中指鉤向名指,此是单鉤。”
“单钩”是书法中的专业术语,指一种特定的毛笔执笔法。以下是详细解释:
单钩又称“单勾”,指用食指钩住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其余三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垫于笔管后方辅助支撑的执笔方法。这种手法以食指为主导,与“双钩”(食指与中指同时钩笔)形成对比。
单钩法尤其适用于篆书书写,因篆书笔画以中锋为主,单钩执笔便于控制笔锋的稳定性与方向。相传北宋苏轼也善用此法,笔锋微偃,形成独特风格。
单钩是书法练习中的基础技法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食指与拇指的协调控制笔管,结合历史文献与实际书写需求,形成独特的运笔效果。若需进一步了解执笔细节,可参考《学古编》《书学捷要》等古籍。
单钩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一个悬挂或附着物体的钩子。在广义上,它可以指代任何形状类似于钩子的物体,用来悬挂或固定其他东西。
单钩的左右结构,左边是钅(金字旁),右边是钩(钅的变形)。
它的总笔画数为9画。
单钩的来源与古代制作和使用工具有关。它最早是用金属制成的钩子,用于悬挂物品或固定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扩展为其他形状类似的钩子。
在繁体字中,单钩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单钩的写法与现代相似,左边仍然是钅,右边也是钩。
1. 请把这个衣服挂在单钩上。
2. 他用单钩把门钉在墙上。
单钩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挂钩、铁钩、钓钩等。
类似意义的词语有:挂钩、钩子、钩夹。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单钩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