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谦逊。《管子·小称》:“修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以相逆也,则不失於人矣。”《新唐书·韩弘传》:“子 公武 ……性恭逊,不以富贵自处。” 宋 曾巩 《库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飭。” 明 归有光 《江西右布政使致仕雍里顾公权厝志》:“公为人敦重……孝友恭逊。”
"恭逊"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恭"和"逊"两个字组合而成,主要形容人的态度谦和有礼、恭敬而谦让。其核心含义在于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与谦和退让的态度。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合成词义:"恭逊"结合二者,强调在恭敬的同时保持谦让之态,体现内外一致的修养。
恭逊(gōng xùn)
词性:形容词
释义:
指态度恭敬而谦逊,言行庄重有礼且不自矜,常用来形容人对尊长、上级或他人表现出的谦和退让的美德。
近义词:谦恭、谦逊、恭敬、谦和
反义词:傲慢、骄横、无礼、倨傲
如:"他待人恭逊有礼,深得同事敬重。"(体现个人修养)
如:"面对长辈,他始终保持着恭逊的姿态。"(强调行为规范)
"恭逊"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儒家强调"恭近于礼"(《论语·学而》),认为恭敬与谦逊是君子修身的基础。这一品质不仅体现个人涵养,也是社会和谐的人际纽带,如《礼记·曲礼》所言:"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商务印书馆,2016年。
查看词条(注:链接为商务印书馆官方书籍页面)
中华书局影印本。
中华书局,2009年。
中华书局,2004年。
以上解释综合权威辞书及经典文献,完整呈现"恭逊"的语义源流与文化价值。
“恭逊”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ōng xùn,其核心含义为恭敬谦逊,强调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尊重与谦虚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待人接物时既保持恭敬,又体现谦逊,常用于描述品德修养或行为风范。例如《管子·小称》中提到“修恭逊、敬爱、辞让、除怨、无争以相逆也”,强调通过恭逊等品质化解矛盾。
文献例证
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形容个人修养或传统美德,如“孝友恭逊”(明·归有光)。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在强调传统礼仪或人物品评时仍可见。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管子》《新唐书》等文献来源。
哀赞璧合珠连拨喇步摇昌言无忌逞强吃一看十戳穿试验悰绪黛緑大媒当局者迷道谒定身法顶用动使独霸独脚腿耳门飞鼠凤扇稾枲宫调股利霟霘焕灿黄扉幻境胡搂火聚跻登警告距户聚集亏心事龙须友猛志妙密靡雕披搭批罴谦降潜难轻日侵入权时制宜去事仁懦三害上漏下湿折躬折勾深彻圣考尸忝趟将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庭圃推次消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