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周 召公 奭 居止其下的棠树。 宋 梅尧臣 《右丞李相公自洛移镇河阳》诗:“瓜亭犹接軫,棠茇自敷条。”参见“ 棠树政 ”。
“棠茇”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献的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读音与构成
二、基本释义 指周朝召公奭(shì)曾居止其下的棠树,具有历史典故色彩。该词常与召公勤政爱民的形象关联,象征清廉仁政。
三、典故与文学引用
四、相关词汇
“棠茇”属于古文中的文化意象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典籍或诗词引用。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背景或例句,可参考《汉语辞海》《梅尧臣诗集》等文献。
棠茇是指一种植物,也是它的学名。下面将给出有关这个词的详细信息。
棠茇是指天南星科、兰科、万年青属植物的一种,又名“扶桑树”或“扶桑”。它在南方地区常见,可以用来修剪成绿篱,也可做盆景。
棠茇的拆分为:“木”、“匕”和“?”。它的部首是“木”,总共有12个笔画。
“棠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尔雅》中,意为多年青。后来,人们将这个词用来称呼兰科万年青属植物。
“棠茇”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棠菝”。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棠茇被写成“”。
1. 这棵棠茇树长势良好,花朵盛开得非常美丽。
2. 他将一枝棠茇插在花瓶中,为房间增添了生机。
有关棠茇的组词有:棠叶、茇绿、扶桑。
棠茇的近义词是扶桑树。它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立词。
【别人正在浏览】